[发明专利]茶杯在审
申请号: | 201510676093.4 | 申请日: | 2015-10-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5167501A | 公开(公告)日: | 2015-12-23 |
发明(设计)人: | 刘洋;钟红霞;汪杰;梁月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攀枝花学院 |
主分类号: | A47G19/22 | 分类号: | A47G19/22 |
代理公司: | 成都虹桥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51124 | 代理人: | 罗贵飞 |
地址: | 617000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茶杯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茶杯。
背景技术
饮茶,不但是传统饮食文化,而且由于茶中含有多种抗氧化物质与抗氧化营养素,也有助防老,具养生保健功能,因此很多人都有饮茶的习惯。但若茶叶始终处于高温浸泡的状态,其中所含的有益物质(包括维生素C和维生素B族等)将遭到破坏;此外,随着茶叶浸泡时间的加长,茶水中的咖啡因会越积越多,饮下后会对人体产生剌激作用;同时,任何来自自然界的食品都含有一定的铅,茶叶也不例外,虽然茶叶中所含铅的浸出率极微且冲泡的茶水中含铅量很少,并未超过饮用水的标准,但据权威部门检测,随着茶叶浸泡时间的加长,茶水中含铅量会明显增加。因此,泡茶不能时间太长,否则在损失有益物质的同时会产生对人体有害的物质。
目前市场上已有的茶杯,茶叶在被冲泡后大部分沉滞于杯底,茶叶始终处于被浸泡的状态;且茶杯大都为长筒状结构,刷洗时不易清洗到茶杯底部,不利于卫生健康。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易于清洗、使用方便、避免茶叶始终处于浸泡状态的茶杯。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茶杯,包括杯身和杯盖,杯身由上杯身和下杯身组成,杯盖由上杯盖和下杯盖组成,上杯身和下杯身通过螺纹连接,上杯身上端与上杯盖螺纹连接,下杯身下端与下杯盖螺纹连接,上杯身内下部设置有上隔板,下杯身内上部设置有下隔板,上隔板、下隔板与杯身之间形成容置腔,上隔板及下隔板上设置有若干个过滤孔。
其中,所述上隔板为向上凸出的碗状结构,下隔板为向下凸出的碗状结构。
进一步的是,所述上杯盖、下杯盖内分别设有密封圈。
其中,上杯身与下杯身的连接处设有密封圈,所述密封圈位于上杯身底端与下杯身的接触处。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茶杯,杯身由通过螺纹连接的上杯身和下杯身组成,上杯身内下部设置有上隔板,下杯身内上部设置有下隔板,上、下隔板上均设置有过滤孔。使用时,茶叶置于上下隔板与杯身之间形成的容置腔内,不会随茶水一起倒出,使用更加方便舒适;杯身的两端均设置有杯盖,可以用任意端喝水;上、下杯身拆开来后还可分别作为单独的水杯使用;同时,将各部分拆开来后更加便于清洗。最重要的是,茶叶置于杯身中间位置,当茶杯内的水面低于容置腔的最下端时,茶叶脱离浸泡状态,避免了茶叶长时间浸泡带来的种种问题。本发明茶杯结构简单,使用方便,适合在市场中推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其中一种实施方式的剖面示意图;
图中标记为:上杯身1、下杯身2、上杯盖3、下杯盖4、上隔板11、下隔板21。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本发明茶杯,包括杯身和杯盖,杯身由上杯身1和下杯身2组成,杯盖由上杯盖3和下杯盖4组成,上杯身1和下杯身2通过螺纹连接,上杯身1上端与上杯盖3螺纹连接,下杯身2下端与下杯盖4螺纹连接,上杯身1内下部设置有上隔板11,下杯身内上部设置有下隔板21,上隔板11、下隔板21与杯身之间形成容置腔,上隔板11及下隔板21上设置有若干个过滤孔。使用时,将茶叶置于容置腔内,后将上杯身1、下杯身2旋紧,杯身的两端均设置有杯盖,可以使用任意一端倒入开水。饮用时,茶叶不会随茶水一起倒出,使用更加方便舒适。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所述过滤孔孔径较小,能够保证茶叶不从所述容置腔中漏出。茶叶置于杯身中间位置,当茶杯内的水面低于容置腔的最下端时,茶叶脱离浸泡状态,避免了茶叶长时间浸泡带来的种种问题;上杯身1和上杯盖3、下杯身2和下杯盖4可组合作为单独的普通水杯使用,方便出门旅行时两人同时使用,易于携带;上杯身1与上杯盖3、下杯身2与下杯盖4、上杯身1和下杯身2均可拆开,更加便于清洗,有利于卫生健康。
优选的,所述上隔板11为向上凸出的碗状结构,下隔板21为向下凸出的碗状结构。
进一步优选的是,所述上杯盖3、下杯盖4内分别设有密封圈。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为保证杯身与杯盖之间的密封性,密封圈的设置为常规技术手段,所述密封圈分别位于杯盖与杯身旋紧之后,上杯身1的顶端与上杯盖3的接触处、下杯身2的底端与下杯盖4的接触处。
优选的,上杯身1与下杯身2的连接处设有密封圈,所述密封圈位于上杯身1底端与下杯身2的接触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攀枝花学院,未经攀枝花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676093.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