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非接触磁感应的脑出血和脑缺血区分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510677822.8 | 申请日: | 2015-10-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5147286A | 公开(公告)日: | 2015-12-16 |
发明(设计)人: | 金贵;秦明新;孙建;阎庆广;庄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B5/05 | 分类号: | A61B5/05 |
代理公司: | 重庆市恒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0102 | 代理人: | 刘小红 |
地址: | 400038 重***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接触 感应 脑出血 缺血 区分 系统 | ||
1.一种基于非接触磁感应的脑出血和脑缺血区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产生激励信号和参考信号的信号发生器(1)、功率放大器(2)、发射线圈(3)、接收线圈(4)、数据采集卡(5)以及计算机主机(6);信号发生器(1)分别与功率放大器(2)及数据采集卡(5)相连通,功率放大器(2)与发射线圈(3)相连接,接收线圈(4)与数据采集卡(5)相连接;其中数据采集卡(5)插在计算机主机(6)的PCI插槽中;
所述信号发生器(1)输出两路同频率同相位的正弦信号,一路为激励信号,一路为参考信号;激励信号输入到功率放大器(2)经过功率放大后输入到发射线圈(3),使发射线圈(3)产生交变的激励磁场,激励磁场通过中间的被测头颅,使被测头颅又产生一个感应磁场;感应磁场与激励磁场叠加在一起形成一个叠加磁场,叠加磁场被接收线圈(4)接收;接收线圈(4)输出信号以及信号发生器(1)输出的参考信号都连接到数据采集卡(5)的两个输入端;计算机主机(6)中编写有相位差测量程序,数据采集卡(5)完成数据采集,相位差测量程序再计算出两路输入信号的相位差,计算机主机(6)统计并显示相位差数据,其中该相位差与被测头颅的电导率成正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非接触磁感应的脑出血和脑缺血区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射线圈(3)和接收线圈(4)均为正方形线圈,且大小相同,平行放置,两线圈的中间部分空间为被测头颅放置空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非接触磁感应的脑出血和脑缺血区分系统,其特征在于:当计算机主机(6)将被测头颅连续测量1小时的相位差数据,如果1小时内相位差数据呈上升趋势,即可判定头颅内发生脑缺血;如果1小时内相位差数据呈下降趋势,即可判定头颅内发生脑出血。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非接触磁感应的脑出血和脑缺血区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主机(6)的相位差测量程序首先控制数据采集卡将输入的两路模拟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再对数字信号进行傅里叶变换,计算两路信号的相位差,该相位差与被测物体的电导率成正比,计算公式如下
ω为信号频率;σ,εr,μr分别为被测物体的电导率,相对介电常数和相对磁导率;ε0,μ0分别为真空介电常数和真空磁导率;Q和R为几何尺寸参数。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非接触磁感应的脑出血和脑缺血区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信号发生器(1)采用任意信号发生器AFG3252,信号发生器(1)产生的激励信号和参考信号的频率和相位相同,信号频率为10MHz,激励信号峰峰值为100mV,参考信号峰峰值为1V。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非接触磁感应的脑出血和脑缺血区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功率放大器(2)采用射频功率放大器TVA-R5-13,带宽:0.50-1000MHz,最大输出功率+35dBm,增益38dB。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未经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677822.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