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注塑用模具在审
申请号: | 201510677886.8 | 申请日: | 2015-10-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5269760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1-27 |
发明(设计)人: | 杨和荣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长迪传感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C45/26 | 分类号: | B29C45/26;B29C45/37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10000 四川省***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注塑 模具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车用传感器制造设备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注塑用模具。
背景技术
车用传感器是汽车计算机系统的输入装置,它把汽车运行中各种工况信息,如车速、各种介质的温度、发动机运转工况等,转化成电讯号输给计算机,以便车辆处于最佳工作状态。汽车技术发展特征之一就是越来越多的部件采用电子控制,汽车传感器从过去单纯用于发动机上,已扩展到底盘、车身和灯光电气等系统上。这些系统采用的传感器有100多种。在种类繁多的传感器中,常见的有∶进气压力传感器、空气流量计、节气门位置传感器、曲轴位置传感器、氧传感器、进气温度传感器、冷却液温度传感器、爆震传感器等。
现有车辆制造行业中,传感器已成为汽车不可或缺的零配件,汽车制造行业也大力推动了与之配套的传感器制造企业的发展。进一步提高传感器制造的效率,不仅可满足现有汽车行业对传感器零件的大量需求,同时也可减小传感器的生产成本,利于传感器制造企业和汽车制造行业的发展。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进一步提高传感器制造的效率,不仅可满足现有汽车行业对传感器零件的大量需求,同时也可减小传感器的生产成本,利于传感器制造企业和汽车制造行业的发展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注塑用模具。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注塑用模具通过以下技术要点来解决问题:一种注塑用模具,包括上模座、下模座及形成于上模座与下模座之间的型腔,还包括推板,所述推板设置于上模座和/或下模座上,且所述推板的边缘构成所述型腔腔壁的一部分,所述推板上还固定连接有用于制动推板运动的制动气缸,所述运动为推板远离型腔运动和推板靠近型腔运动;所述推板上还设置有定位块,所述下模座或/和上模座上还设置有定位槽,在上模座与下模座合模时,所述定位块嵌入所述定位槽中。
具体的,采用在上模座和/或下模座上设置推板,推板的边缘构成所述型腔腔壁的一部分的结构设置,便于通过制动推板,在脱模的过程中,将型腔分割为至少三部分,这样,可达到提高脱模效率、优化脱模质量的发明目的。
为利于注塑质量,现有技术中胶料挤入型腔的压力上兆帕甚至高于10兆帕,这样,为提高合模时上模座与下模座之间的密封性能,故此时也要求制动气缸内也具有较高的气压,这样,就加大了制动气缸的使用成本、购买成本和配套设备的噪音或配套设备的复杂程度。以上设置的定位块及与定位块配套的定位槽,以在上模座与下模座合模时通过定位块与定位槽的配合,起到合模时限定定位块相对于型腔位置的作用,这样,制动气缸的气源压力只需要制动没有其他负载的推板即可,即以上气源采用现有采用的小于1兆帕的气压,便可使得本发明稳定的工作。
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为:
作为一种便于保证型腔在注塑过程中的密封效果、便于加工制造同时成本低的技术方案,所述制动气缸为单杠双作用气缸,且制动气缸活塞环两侧的缸体上均连接有气源管。
为进一步提高本发明的生产效率,所述上模座和/或下模座上还设置有冷却介质流道。
为便于制动上模座运动,所述推板设置于下模座上。
为保证本发明的注塑成型质量,作为一种可保护制动气缸、利于推板位置停留稳定性的技术方案,所述下模座上还设置有用于制动气缸活塞杆导向的导向板,所述导向板上设置有与所述活塞杆间隙配合的孔。
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发明结构简单,采用在上模座和/或下模座上设置推板,推板的边缘构成所述型腔腔壁的一部分的结构设置,便于通过制动推板,在脱模的过程中,将型腔分割为至少三部分,这样,可达到提高脱模效率、优化脱模质量的发明目的。
2、以上设置的定位块及与定位块配套的定位槽,以在上模座与下模座合模时通过定位块与定位槽的配合,起到合模时限定定位块相对于型腔位置的作用,这样,制动气缸的气源压力只需要制动没有其他负载的推板即可。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所述的一种注塑用模具一个具体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记分别为:1、上模座,2、型腔,3、下模座,4、推板,5、制动气缸,6、定位块。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注塑用模具,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但是本发明不仅限于以下实施例:
实施例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长迪传感技术有限公司,未经成都长迪传感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677886.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三板模母模斜抽芯结构
- 下一篇:半导体封装模具、封装结构及封装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