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镍锰酸锂制造工艺在审
申请号: | 201510678222.3 | 申请日: | 2015-10-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5226269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1-06 |
发明(设计)人: | 黄小丽;岳波;向中林;李延俊;周俊杰;张航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科能锂电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4/505 | 分类号: | H01M4/505;H01M4/525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10000 四川省成都市***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镍锰酸锂 制造 工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锂离子电池制造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镍锰酸锂制造工艺。
背景技术
锂电池是一类由锂金属或锂合金为负极材料、使用非水电解质溶液的电池。1912年锂金属电池最早由GilbertN.Lewis提出并研究。20世纪70年代时,M.S.Whittingham提出并开始研究锂离子电池。由于锂金属的化学特性非常活泼,使得锂金属的加工、保存、使用,对环境要求非常高。所以,锂电池长期没有得到应用。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现在锂电池已经成为了主流。
锂电池大致可分为两类:锂金属电池和锂离子电池。锂离子电池不含有金属态的锂,并且是可以充电的。可充电电池的第五代产品锂金属电池在1996年诞生,其安全性、比容量、自放电率和性能价格比均优于锂离子电池。由于其自身的高技术要求限制,现在只有少数几个国家的公司在生产这种锂金属电池。
LiNi0.5Mn1.5O4正极材料具有独特近5V的高电压平台,尤其是具有Fd3m空间群结构的材料表现出较高的放电容量和倍率性能,故可以赋予电池更高的工作电压、能量和功率密度。结合其良好的热稳定性,LiNi0.5Mn1.5O4成为下一代最有前景的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之一,但是此材料较显著的容量衰减阻止了其商业化的进程。材料容量衰减原因主要包括:
1)电池体系中电解液的稳定性:LiPF6是目前通用的电解质盐,对水非常敏感,容易发生分解生成HF。电解质盐的分解会影响锂离子在电解液中的迁移速率,从而造成电化学性能降低;
2)正极材料对电解质盐的氧化分解:LiNi0.5Mn1.5O4材料在充电态下,高度脱锂状态的尖晶石材料存在高浓度、强氧化性的Ni4+离子,他们会在电极表面持续的氧化分解电解液,形成HF;
3)HF对正极材料的腐蚀以及金属离子的溶解:上述电解液的自身分解和氧化分解产物HF会腐蚀电极材料,使得镍和锰离子从正极材料中溶解到电解液中,从而造成材料结构的破坏以及放电容量的衰减;
4)固体电解质膜(SEI)的形成:SEI膜是绝缘且对锂离子高度排斥的,阻碍锂离子在电极表面的脱嵌和电子的传递。随循环次数的增加,材料的可逆嵌锂量将会逐渐减少,终导致严重的容量衰减。
综上所述,本申请发明人在实现本申请实施例中发明技术方案的过程中,发现上述技术至少存在如下技术问题:
在现有技术中,现有的锂电池LiNi0.5Mn1.5O4正极材料存在材料容量容易衰减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镍锰酸锂制造工艺,解决了现有的锂电池LiNi0.5Mn1.5O4正极材料存在材料容量容易衰减的技术问题,实现了锂电池LiNi0.5Mn1.5O4正极材料容量不容易衰减的技术效果。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镍锰酸锂制造工艺,所述工艺包括:
步骤1:将镍源、锰源、聚成剂共同沉淀合成LiNi0.5Mn1.5O4的前躯体;
步骤2:将步骤1得到的前躯体进行洗涤后添加锂源、掺杂剂和有机介质制备成稳定浆料;
步骤3:将步骤2的浆料通过雾化干燥得到的粉末进行焙烧处理得到初烧样品;
步骤4:将步骤3得到的初烧样品进行渗透掺杂改性,焙烧筛分得到LiNi0.5Mn1.5O4粉末。
进一步的,将镍源、锰源、聚成剂共同混合,并添加预设聚沉剂沉淀合成LiNi0.5Mn1.5O4的前躯体,所述预设聚沉剂为:聚丙烯酰胺或聚乙二醇。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2中添加掺杂剂为分别采用金属离子和F-以及阴阳离子配合掺杂改性,所述金属离子包括:Co2+、Fe3+、Al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科能锂电有限公司,未经四川科能锂电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67822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低阻欧姆接触的N型硅晶体管管芯
- 下一篇:一种简易桩身垂直度校核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