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具有氯化化合物再循环的用于异构化C5/C6烃馏分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510678598.4 | 申请日: | 2015-10-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5523879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22 |
发明(设计)人: | J.皮古里耶;I.普雷沃;L.瓦特里庞;P-Y.马丁 | 申请(专利权)人: | 阿克森斯公司 |
主分类号: | C07C9/16 | 分类号: | C07C9/16;C07C13/18;C07C5/27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72001 | 代理人: | 王伦伟;徐厚才 |
地址: | 法国吕埃***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具有 氯化 化合物 再循环 用于 异构化 c5 c6 馏分 方法 | ||
用于异构化包含C5和/或C6烃化合物的烃化合物进料的方法,在所述方法中:a)向异构化单元(1)中供应所述烃化合物进料的至少一个液体级分,并且在氯化的催化剂存在下进行异构化;b)向包括至少一个稳定塔(2)的稳定单元(20)中供应从异构化单元(1)得到的流出物,并且在所述稳定单元(20)中进行分离;c)吸收单元(7)包括至少一个吸收塔(3);d)从吸收单元(7)提取富含氯化化合物的液体流并使其返回异构化单元(1);e)从稳定单元(20)提取包含烃化合物进料的至少一种异构物的所述液体流。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异构化烃馏分,并更具体是包含含有5和6个碳原子的链烷烃,并且可能包含含有4和/或7或甚至8个碳原子的链烷烃的馏分的方法的领域。
背景技术
从原油蒸馏得到的C5和C6型烃馏分的辛烷值通常为60-75,即远低于现行规则;在欧洲,汽油的辛烷值规格设定为95或更高。通常用于提高C5和C6馏分的辛烷值的方法由将具有低辛烷值的正链烷烃化合物(正-链烷烃)异构化成为具有高辛烷值的支链链烷烃组成。
用于异构化含有5-6个碳原子,并通常含有大部分链烷烃的烃馏分的许多方法是已知的。通常,异构化单元包含酸催化剂,所述酸催化剂可用于形成被认为是中间活性物质的碳-正离子(carbo-cation)。工业上最广泛使用的催化剂包含至少一种沉积在载体上的贵金属,例如铂,所述载体通常是氯化的氧化铝(大约5 wt%-10 wt%的氯)。通过注入氯化剂,盐酸的前体以保持催化剂的氯含量恒定来维持该类型的催化剂的稳定性和活性。然而,催化剂上存在的氯不是没有它的缺点。实际上,随着时间,可以观察到氯,特别是以氯化氢形式的洗脱(elution)。因此,该洗脱意味着催化剂必须不断地再装载(recharge)氯。它还导致在从异构化单元得到的气态和液体流出物中存在氯化氢和/或其它氯化化合物,这必然导致设备腐蚀问题,导致基于氯的沉积物或盐的形成的问题,或甚至导致可能位于异构化单元下游的催化剂的加速污染的问题。因此,从这些流出物中消除所有痕量的氯化氢或氯化化合物是重要的。
专利GB 572 697描述了在来自异构化正C4或C5链烷烃的单元的流出物中回收用作催化促进剂的氯化氢,其通过例如使所述流出物与金属硫酸盐型固体,例如硫酸铜或硫酸锌接触进行。然后通过升高温度回收氯化化合物。
专利GB 578 085、US 3 188 361和US 4 275 257也已经提出使用汽提步骤,其之前或之后的吸收步骤来回收来自用于异构化C4-C6链烷烃的反应器的流出物中含有的氯化化合物。这些方法使用包含金属卤化物,例如氯化铝或氯化锌的可溶异构化催化剂和氯化氢(HCl),使回收显著量的引入反应器的氯化氢以将它们再循环成为必需。
异构化方法也是已知的,其使用基于氯化的氧化铝和铂的催化剂,将其氯化产物送至纯化装置(也称为洗涤器)以用于中和。该类型的装置已经具体描述在文件US 4 804803中。
然而,现有技术的用于再循环氯化化合物的单元对具有高辛烷值的化合物的总产率的损害起作用,所述单元包括通过洗涤液体对引导至纯化装置的流中含有的氯的吸收,所述洗涤液体(单元的进料或产物)可以被提质(upgrade)。
本发明的一个目标是提出用于异构化链烷烃的新方法,所述方法可以克服上述缺点,同时提供包含待得到的高辛烷值的产物的高产率。
本发明的方法与现有技术的方法的区别在于它可用于提高包含高辛烷值的化合物的总产率,同时维持氯化化合物的相同的再循环比。
发明内容
一般而言,本发明涉及用于异构化包含C5和/或C6烃化合物的烃化合物进料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用于再循环至少一种氯化化合物的回路,并且在所述方法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阿克森斯公司,未经阿克森斯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678598.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