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水下机器人自排油式浮力调节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510679709.3 | 申请日: | 2015-10-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5173040A | 公开(公告)日: | 2015-12-23 |
发明(设计)人: | 康昌霖;周春琳;朱琦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大学 |
主分类号: | B63C11/52 | 分类号: | B63C11/52;B63G8/24 |
代理公司: | 杭州求是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200 | 代理人: | 邱启旺 |
地址: | 310027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水下 机器人 排油式 浮力 调节 装置 | ||
1.一种水下机器人自排油式浮力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蓄能器(1)、下舱盖(2)、下阀块(3)、液控单向阀(4)、上阀块(5)、泵口压力传感器(19)、蓄能器压力传感器(20)、深度压力传感器(21)、液压泵电机总成(22)、换向阀(23)、溢流阀(24)、控制板(25)、舱筒(30)、上舱盖(31)、皮囊(32)、防水接头(33)和上位机等;其中,
所述蓄能器(1)、下舱盖(2)、舱筒(30)、上舱盖(31)和皮囊(32)依次固定连接,防水接头(33)固定连接在上舱盖(31)上;
所述深度压力传感器(21)安装在下舱盖(2)上,用于检测水下深度压力;上阀块(5)、液控单向阀(4)和下阀块(3)通过管路依次相连,下阀块(3)固定在下舱盖(2)上;
所述泵口压力传感器(19)和蓄能器压力传感器(20)均安装于下阀块(3)上;换向阀(23)与上阀块(5)通过管路相连;液压泵电机总成(22)和溢流阀(24)均通过管路与下阀块(3)相连;
所述深度压力传感器(21)、泵口压力传感器(19)和蓄能器压力传感器(20)均与控制器(25)相连;控制板(25)通过防水接头(33)分别与外部电源和上位机相连。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下机器人自排油式浮力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阀块(3)上表面开有下阀块第十油口(44)、下阀块第十一油口(45)和下阀块第十二油口(46);下阀块(3)的侧面开有下阀块第二油口(36)、下阀块第三油口(37)、下阀块第四油口(38)、下阀块第五油口(39)、下阀块第六油口(40)、下阀块第七油口(41)、下阀块第八油口(42)和下阀块第九油口(43);在下阀块(3)下表面开有下阀块第一油口(35);下阀块(3)内部有流道,下阀块第二油口(36)、下阀块第三油口(37)、下阀块第九油口(43)、下阀块第十二油口(46)通过流道相连;下阀块第一油口(35)、下阀块第七油口(41)、下阀块第八油口(42)、下阀块第十一油口(45)通过流道相连;下阀块第四油口(38)、下阀块第五油口(39)、下阀块第六油口(40)、下阀块第十油口(44)通过流道相连;
下阀块第一油口(35)通过下舱盖(2)与蓄能器(1)相连;下阀块第二油口(36)与液压泵总成(22)的排油口相连,下阀块第三油口(37)与溢流阀(24)的进油口相连,下阀块第四油口(38)与溢流阀(24)的出油口相连,下阀块第五油口(39)与液压泵总成(22)的回油口相连,下阀块第六油口(40)与皮囊(32)相连;下阀块第七油口(41)、下阀块第八油口(42)和下阀块第九油口(43)均封死;下阀块第十油口(44)与液控单向阀(4)的回油口相连,下阀块第十一油口(45)与液控单向阀(4)的第一工作口相连,下阀块第十二油口(46)和液控单向阀(4)的进油口相连。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水下机器人自排油式浮力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阀块(5)上表面开有上阀块第一油口(47)、上阀块第二油口(48)、上阀块第三油口(49)、上阀块第四油口(50);其中,换向阀(23)的第二工作口通过上阀块第一油口(47)与液控单向阀(4)的第二工作口相连,换向阀(23)的出油口通过上阀块第二油口(48)与液控单向阀(4)的回油口相连,换向阀(23)的第一工作口通过上阀块第三油口(49)与液控单向阀(4)的第一工作口相连,换向阀(23)的进油口通过上阀块第四油口(50)与液控单向阀(4)的进油口相连。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下机器人自排油式浮力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控制板(25)包括:第一电源模块、第二电源模块、通讯驱动模块、参考电压稳压模块、第一滤波模块、第二滤波模块、第三滤波模块、AD转换模块和单片机;其中,所述第一电源模块将外部12V电源转成控制板内部12V电源;第二电源模块将控制板内部12V电源转成5V电源,为单片机供电;第一电源模块分别与第二电源模块和参考电压稳压模块相连;泵口压力传感器(19)、蓄能器压力传感器(20)、深度压力传感器(21)、液压泵总成(22)、换向阀(23)的电源输入端均与第二电源模块相连;深度压力传感器(21)的信号线与第一滤波模块相连;泵口压力传感器(19)的信号线与第二滤波模块相连;蓄能器压力传感器(20)的信号线与第三滤波模块相连;第一滤波模块、第二滤波模块、第三滤波模块、参考电压稳压模块均与AD转换模块相连;AD转换模块与单片机的输入端相连;液压泵总成(22)、换向阀(23)的控制线均与单片机的输出端相连;通讯驱动模块与单片机相连;第一电源模块通过防水接头(33)的电源线与外部电源相连;通讯驱动模块通过防水接头(33)的信号线与上位机相连。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大学,未经浙江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679709.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