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埋地金属管线渗漏检测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510679825.5 | 申请日: | 2015-10-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5114821A | 公开(公告)日: | 2015-12-02 |
发明(设计)人: | 叶雷 | 申请(专利权)人: | 叶雷 |
主分类号: | F17D5/06 | 分类号: | F17D5/06 |
代理公司: | 北京成创同维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449 | 代理人: | 刘锋 |
地址: | 200081 上海市虹***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金属 管线 渗漏 检测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管线安全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埋地金属管线渗漏检测方法。
背景技术
在针对油气管道以及城市天然气输送管线自动化系统的故障诊断尤其是渗漏检测领域,意大利ETNOTEAMSoftwareTechnologies提出的MORSAF系统,以及国内在石油、天然气行业中普遍使用的RTM(RealTimeModel,实时模型)与SCADA(SupervisoryControlAndDataAcquisition,监控与数据采集法)是该领域的主要检漏方法。
目前埋地金属管线渗漏检测方法无论采取RTM或SCADA,其核心均为利用流量、压力监测参数,实现泄漏故障的定量和定位。
现有的基于流量、压力等检测参数的埋地金属管线渗漏检测方法存在如下缺陷:
(1)适应性差。由于管道油气对象、环境对象、输送工艺、故障形式等的多样性及复杂性,难以全面搜集各种正常与异常状态的先验样本和模式样本,这对管道故障诊断系统提出了高自适应能力要求。基于SCADA系统中心数据库的故障诊断,往往由于诊断信息的不完备、诊断模型参数不能及时优化更新等导致故障诊断的评估能力弱,误报警率高。
(2)风险集中。基于SCADA系统中心数据库的故障诊断系统是集中式在线实时诊断架构,其优点是容易根据全局调度情况进行故障综合诊断分析;不足的是,集中式诊断功能集中,对硬件及通信要求很高,必须具有足够的处理能力和极高的可靠性,否则难以实现在线实时诊断。
(3)诊断功能单一。由于管道采用以点控线的运行模式,其监测诊断具有空间和时间分布特性,因此现场操作人员的闻、看、摸;查、测、读等信息及诊断知识的获取对管道故障诊断尤其是渗点发现就显得尤为重要,而这也是基于SCADA系统中心数据库实现全面故障诊断的瓶颈。
(4)埋地金属管线渗漏只有等发生才能通过压力、流量的梯度变化发现,往往届时已经发展成为重大事故,不具备提前预警预报功能。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出一种埋地金属管线渗漏检测方法,适用于例如大型油气管线或城市天然气管线等各类埋地金属管线,以更加准确地以无损方式进行埋地金属管线渗漏检测。
本发明实施例的埋地金属管线渗漏检测方法包括:
S100、沿通有交流电的埋地金属管线每隔预定距离基于交流电压梯度检测法检测获取所述埋地金属管线的预测腐蚀点距离检测点的距离;
S200、基于所述预测腐蚀点距离检测点的距离以及所述管线布设的地理位置信息获取所述预测腐蚀点的空间坐标;
S300、基于所述空间坐标确定所述预测腐蚀点位置,在预测腐蚀点所在位置上方钻孔,并检测孔洞所在点位的油气浓度,根据检测获得的油气浓度检测所述埋地金属管线是否发生渗漏。
优选地,所述步骤S100包括采用管线电流分布检测器及设置于地面的A字架进行地表电流分布状态的检测。
优选地,所述步骤S200包括:
根据检测点信息以及所述管线布设的地理位置信息获取检测点的经纬度坐标;
根据所述预测腐蚀点距离检测点的距离以及所述管线布设的地理位置信息计算获得所述预测腐蚀点的经纬度坐标。
优选地,所述步骤S300包括:
在预测腐蚀点所在位置上方钻一个直径小于10厘米,深度小于15厘米的小孔;
利用PID有机气体检测仪检测小孔中的油气浓度;
根据所述油气浓度判断所述埋地金属管线是否发生渗漏。
优选地,所述步骤S300中基于所述空间坐标确定所述预测腐蚀点位置包括通过GNSS定位设备按照所述空间坐标定位所述预测腐蚀点位置。
通过基于交流电压梯度检测法检测地表电流分布状态,并基于所述地表电流分布状态获取所述埋地金属管线的预测腐蚀点距离检测点的距离,并进而基于埋地金属管线的地理位置信息将距离转换为预测腐蚀点的空间坐标,基于空间坐标进行实地油气检测,从而可以以无损方式准确地进行埋地金属管线渗漏检测。
附图说明
通过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的描述,本发明的上述以及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将更为清楚,在附图中: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的埋地金属管线渗漏检测方法的流程图;
图2是交流电压梯度检测的原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叶雷,未经叶雷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679825.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