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效热量转移换热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510680414.8 | 申请日: | 2015-10-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5300144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2-03 |
发明(设计)人: | 杜光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杜光明 |
主分类号: | F28D15/00 | 分类号: | F28D15/00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亿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50 | 代理人: | 汤东凤 |
地址: | 636700 四川***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高效 热量 转移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高效热量转移换热装置,属地铁列车设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在实际生产生活中,经常需要通过换热器类设备对不同温度的气体、液体等流体物质间进行热量转移及吸收,从而达到提高热量利用率,降低热量损耗的目的,但在实际使用中发现,当前的换热器类设备主要分为“U”形管类结构和集束管类结构,虽然这两种结构都可满足物质间热量交换的需要,但其往往仅能同时实现两种物质间热量交换,且热量交换效率也较为低下,因此造成了当前的换热设备换热效率低下,依然造成了加大的热量损耗,于此同时,当前的换热设备结构及自重也往往较大,场地适用性相对较差,因此针对这一现状,迫切需要开发一种新型的多温区试验装置,以满足实际使用的需要。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本发明提供一种高效热量转移换热装置。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高效热量转移换热装置,包括热源物料源、定位架、换热管路及引流管,其中换热管路安装在定位架上,至少一条并呈闭合的环状结构,换热管路包括隔热防护外管及热转移套管,其中隔热防护外管包覆在热转移套管外侧,并与热转移套管同轴分布,热转移套管至少两条,且各热转移套管间均同轴分布,热转移套管将隔热防护外管管腔分割为至少一层高温腔及至少一层低温腔,且高温腔和低温腔均呈环状结构,高温腔和低温腔均设至少两条引流管,且引流管一端分别与高温腔和低温腔连通,另一端位于隔热防护外管外部,引流管通过导流管与热源物料源连通,热源物料源至少一个并安装在定位架上,各热源物料源间均相互不连通,热源物料源包括至少两个不同温度范围的物料腔,各物料腔间通过隔热隔板隔离。
进一步的,所述的隔热防护外管与热转移套管及热转移套管与热转移套管间均由连接筋板定位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的连接筋板两端分别通过滑槽与的隔热防护外管及热转移套管的管壁滑动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的定位架与换热管路和热源物料源间设弹性隔离垫块。
进一步的,所述的换热管路为两条或两条以上时,换热管路间由隔板隔离。
进一步的,所述的高温腔和低温腔为两条或两条以上时,则各高温腔和低温腔分别设引流管,且各引流管间均不相互连通。
本发明结构简单、运行能耗小、模块化、集成化程、热交换率高且热损失少,从而一方面可有效的满足两种或多种流体物质间热量交换转移的需要,另一方面可有效的简化换热系统结构,降低换热系统的体积及自重,增强了换热系统的适用性,并可有效的降低换热系统的运行能耗。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结构示意图;
图2为换热管路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的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如图1和2所示一种高效热量转移换热装置,包括热源物料源1、定位架2、换热管路3及引流管4,其中换热管路3安装在定位架2上,至少一条并呈闭合的环状结构,换热管路3包括隔热防护外管31及热转移套管32,其中隔热防护外管31包覆在热转移套管32外侧,并与热转移套管31同轴分布,热转移套管31至少两条,且各热转移套管32间均同轴分布,热转移套管32将隔热防护外管31管腔分割为至少一层高温腔33及至少一层低温腔34,且高温腔33和低温腔34均呈环状结构,高温腔33和低温腔34均设至少两条引流管4,且引流管4一端分别与高温腔33和低温腔34连通,另一端位于隔热防护外管31外部,引流管2通过导流管5与热源物料源1连通,热源物料源1至少一个并安装在定位架2上,各热源物料源1间均相互不连通,热源物料源1包括至少两个不同温度范围的物料腔11,各物料腔11间通过隔热隔板12隔离。
本实施例中,所述的隔热防护外管31与热转移套管32及热转移套管32与热转移套管32间均由连接筋板35定位连接。
本实施例中,所述的连接筋板35两端分别通过滑槽36与的隔热防护外管31及热转移套管32的管壁滑动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杜光明,未经杜光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680414.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