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治疗干眼症的中药组合物有效
申请号: | 201510680591.6 | 申请日: | 2015-10-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5168963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8-17 |
发明(设计)人: | 陶祥臣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省立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K36/8984 | 分类号: | A61K36/8984;A61P27/02;A61K35/24 |
代理公司: | 济南诚智商标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7105 | 代理人: | 朱彩霞 |
地址: | 250021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治疗 干眼症 中药 组合 | ||
本发明提供一种治疗干眼症的中药组合物,包括谷精草、木贼、蒺藜、牛蒡子、麦冬、石斛、鬼针草、沙参、沙苑子、车前子(包煎)、当归、夜明砂、桑白皮、红花。以上诸药用凉水浸泡半小时后煎煮15分钟左右,滤出药液于杯子中,趁热薰蒸患眼,以不烫为度,两眼各5分钟左右,熏蒸结束后口服药液,每日1~2次。以上诸药合用,具有补肾养肝、清肝明目、活血调经、利水消肿的作用,对干眼症有治疗康复的作用,疗效显著。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中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治疗干眼症的中药组合物。
背景技术
干眼症又名角结膜干燥症,是指由于泪液量或质的异常引起的泪膜不稳定和眼表的损害,从而导致眼部不适的一类疾病。中医称之为“神水将枯”、“白涩症”。
干眼症病因复杂,除了长期大量近距离用眼尤其在视频终端用眼导致的视疲劳外,还与全身有着密切的关系。如:长期的精神紧张,工作压力大,焦虑、抑郁等情志异常,从而导致人体五脏功能紊乱,清气当升不升,浊气当降不降,虚实夹杂,目失濡养。
中医治疗方法主要有中药内服、针灸治疗、按摩理疗、局部熏洗和中药滴眼等方法。一般都可以减轻症状,但效果还不太令人满意。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在于通过中医疗法,采用中医整体治疗观念,发挥中医治本的优势,通过调整全身的阴阳平衡失调,清、解、润并用,从而从根本上消除干眼症。
本发明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治疗干眼症的中药组合物,各原料药组分按重量份配比为:谷精草4-5份、木贼3-9份、蒺藜6-9份、牛蒡子6-12份、麦冬6-12份、石斛6-12份、鬼针草10-20份、沙参10-15份、沙苑子9-15份、车前子(包煎)5-10份、当归10-20份、夜明砂5-9份、桑白皮5-10份、红花3-9份。
以上诸药用凉水浸泡半小时后煎煮15分钟左右,滤出药液于杯子中,趁热薰蒸患眼,以不烫为度,两眼各5分钟左右,熏蒸结束后口服药液,每日1~2次。
传统中医药学对干眼症病因病机的认识:《证治准绳七窍门》有载“神珠外神水干涩而不莹润……”。《眼科大全》谓“目珠外,神水枯涩而不润泽”。《审视瑶函》谓“此症南人俗呼白眼,其病不肿不赤,只是涩痛,乃气分隐伏之火,脾肺络湿热,秋天多患此。”肝开窍于目,在液为泪。我们认为本病的主要病机为肝肾阴虚、燥热伤津,津不上呈于目,又加上久视伤血,目失濡养而致。
由于肝开窍于目,所以治疗干眼病要从肝入手。眼干是泪液分泌减少,与肝肾有着密切的关系,眼的营养主要靠肝血供应,神光的产生主要是肾精的上承。肝肾亏损,脏腑精气不能上注于目,目失濡养均与维生素A缺乏有关。
此外根据我们的临床观察,干眼症虽为眼表疾病,但与整体有着密切的关系,“五脏六腑之精气皆上注于目而为之精,方能视万物”。局部治疗只能治标,难以凑效。我们临床采用全身辨证综合治疗,中药以调理五脏为主,清、解、润并用,研制出本发明中药组合物。以上诸药合用,具有补肾养肝、清肝明目、活血调经、利水消肿的作用。不仅对干眼症有治疗康复的作用,而且对夜盲症、干燥性眼炎、角膜软化等均有显著的疗效。
本发明药物各组分原料药的药理药效如下:
谷精草——【性味】辛、甘,平。【归经】归肝、肺经。【功能主治】疏散风热,明目,退翳。用于风热目赤,肿痛羞明,眼生翳膜,风热头痛。
木贼——【性味】甘、苦,平。【归经】归肺、肝经。【功能主治】散风热,退目翳。用于风热目赤,迎风流泪,目生云翳。
蒺藜——【性味】辛、苦,微温;有小毒。【归经】归肝经。【功能主治】平肝解郁,活血祛风,明目,止痒。用于头痛眩晕,胸胁胀痛,乳闭乳痈,目赤翳障,风疹瘙痒。
牛蒡子——【性味】辛、苦,寒。【归经】归肺、胃经。【功能主治】疏散风热,宣肺透疹,解毒利咽。用于风热感冒,咳嗽痰多,麻疹,风疹,咽喉肿痛,痄腮丹毒,痈肿疮毒。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省立医院,未经山东省立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68059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