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碳纳米管表面高分散负载铜纳米粒子脱氢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510682360.9 申请日: 2015-10-21
公开(公告)号: CN105251488A 公开(公告)日: 2016-01-20
发明(设计)人: 曾勇平;张天驰 申请(专利权)人: 扬州大学
主分类号: B01J23/72 分类号: B01J23/72;B82Y30/00;B82Y40/00;C07C39/15;C07C37/07
代理公司: 南京钟山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2252 代理人: 戴朝荣
地址: 225009 *** 国省代码: 江苏;32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纳米 表面 分散 负载 粒子 脱氢 催化剂 及其 制备 方法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制备邻苯基苯酚的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尤其涉及一种碳纳米管表面高分散负载铜纳米粒子脱氢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邻苯基苯酚(OPP)是一种用途十分广泛的有机化学中间体,可用于蔬菜水果保鲜、化妆品防腐、木材的防腐等方面,另外它还是强有力的杀菌剂、消毒剂、微生物抑制剂、防腐防霉剂,近年来,国内外还开发了多种以邻苯基苯酚为原料生产的油溶性邻苯基苯酚甲醛树脂、乳化剂、合成染料、阻燃高分子染料中间。目前国内外主要采用环己酮为原料,经缩合脱水得到环己酮二聚体,再经过催化脱氢,精制得到邻苯基苯酚。

对于催化剂脱氢制备邻苯基苯酚,许多专利公开了贵重金属催化剂制备工艺。中国发明专利CN101555196公开了用碱金属或碱土金属碳酸盐改性的Pt/C催化剂,将催化剂和环己酮二聚体加入反应釜中在氮气气氛下搅拌加热,得到邻苯基苯酚含量为91.3%,环己酮二聚体转化率100%。日本专利JP56-053632采用1-10%的K或Na、0.1-3%的Pt的Pt/γ-A12O3或Pt/SiO2-A12O3做催化剂,将二聚体在250-550℃以气相形式与催化剂接触合成OPP,在使用3000小时后,二聚体转化率95%,OPP选择性92.1%。但是这种以贵金属作为活性组分的催化剂,成本较高,每吨催化剂价格高达150万元以上,不利于推广使用,因此,为了降低成本,研发低成本的非贵金属催化剂,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在非贵重金属催化剂制备方面,中国发明专利CN1911508采用主催化剂金属Ni、Cu,助催化剂为Cr、K等,采用浸渍法负载在活性γ-Al2O3上,其邻苯基苯酚的选择性最高为90%,环己烯基环己酮的转化率最高为98%,这种催化剂在催化效率和催化选择性上不是很理想;中国发明专利CN1947838采用共沉淀法来制备铜/氧化镁催化剂,得出环己烯基环己酮转化率达到100%,邻苯基苯酚的收率最高达95%,但是,这种催化剂的制备步骤较多,操作复杂,对设备要求较高,因此在实用推广中,具有较大的局限性。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成本低、催化效率高、选择性好、制备操作简便的用于制备邻苯基苯酚的脱氢催化剂。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碳纳米管表面负载铜纳米粒子脱氢催化剂,其中铜纳米粒子的质量分数为5%~60%。

上述催化剂的制备步骤如下:

(1)碳纳米管的预处理:称取一定量的多壁碳纳米管,加入3~5mol/L的硝酸,80~150℃水热搅拌2~6小时,抽滤、水洗至中性,随后放入烘箱中烘干备用;

(2)碳纳米管切断:

a.按照碳纳米管与硝酸银的质量比为5:1~40:1将步骤(1)中得到的碳纳米管加入到0.002~0.008mol/L的硝酸银溶液中,在30~50℃温度下搅拌1~4h,随后升高温度至60~70℃,直至溶剂全部挥发,随后放入烘箱中烘干;

b.将步骤(2)a中得到的的碳纳米管在N2气氛中升温至100~500℃并保持1~4h,然后切换至O2气氛中100~500℃保持1~4h后,冷却至室温;

c.将步骤(2)b中得到的碳纳米管用2~3mol/L稀硝酸浸泡并超声波搅拌处理,抽滤,水洗至中性,放入烘箱中烘干,得到切断后的碳纳米管;

(3)铜纳米粒子外部负载:

a.按照碳纳米管与硝酸铜的质量比为1:0.2~1:5将步骤(2)c得到的碳纳米管加入到0.05mol/L~0.5mol/L的硝酸铜的水溶液中,40~50℃超声搅拌4~6h后,继续搅拌至溶剂完全挥发,放入烘箱中烘干;

b.将步骤(3)a中得到的碳纳米管放入H2气氛中在220~260℃下还原处理2~4h。

在上述方法中,步骤(1)采用了水热反应,反应比传统的回流反应方式更为剧烈,可以使碳纳米管表面更充分地被硝酸氧化;采用步骤(2)来切断碳纳米管,可以增大碳纳米管在后续试验中与盐溶液的接触面积,使得金属粒子在碳纳米管上的附着更为均匀,提高催化效率;在步骤(3)中,利用水溶液作为盐的载体,是利用了水所具有的较大的表面张力,从而可以使得金属盐溶液难以进入到碳纳米管内部,保证了金属粒子在碳纳米管外表面的负载。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扬州大学,未经扬州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682360.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