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环保安全气囊织物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510682839.2 | 申请日: | 2015-10-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5177796A | 公开(公告)日: | 2015-12-23 |
发明(设计)人: | 刘保江;张帅;甘以明;许汉滔;张瑜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华大学 |
主分类号: | D03D1/02 | 分类号: | D03D1/02;D03D15/00;D03D13/00;D03D11/02;D03D21/00;D06C7/02;D06C15/00 |
代理公司: | 上海泰能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31233 | 代理人: | 黄志达 |
地址: | 201620 上海市***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环保 安全气囊 织物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气囊织物及其制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环保安全气囊织物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安全气囊织物是安全气囊系统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其性能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司乘人员的安全,因此安全气囊织物必须具备包装体积小,快速充气、放气、长期不需维修、优异的机械性能等,目前在工艺上主要有缝制型涂层气囊织物、缝制型无涂层气囊织物以及全成型安全气囊织物这三类工艺。而安全气囊织物目前仍主要使用锦纶工业丝以及涤纶工业丝。
缝制型涂层气囊织物由于耗费大且成本高,得到的织物折叠性较差,包装体积也较大。随后发展出来的缝制型无涂层气囊织物通过采用细度更小、强度更高的原料来生产透气性能更优的气囊用织物,但由于仍需要采用两层不同规格、结构,且两层具有所需不同透气率的织物进行缝合,该类安全气囊织物在气囊四周的缝合边厚度大、不易折叠,折叠后体积仍较大,四周缝边的缝纫材料和缝纫工艺不良也容易安全气囊工作失误进而造成安全隐患。全成型安全气囊织物可以通过无通丝电子提花机或者加装有电子多臂开口机构、双轴积极式自动调节送经机构的多梭箱织机或剑杆织机生产,其中囊身的两层织物的经纬纱采用不同的细度,不同的捻度,并且经纱的密度不同,纬纱的密度相同,囊身的封边为单层芦席斜纹组织,囊身的两层织物由封边连接在一起从而形成一次全成型安全气囊织物。这一类安全气囊可缩短加工流程,节省设备投资,且可以有效地降低成本,从长远角度来看,这一类安全气囊更具有发展前景。
安全气囊织物原料要求细度细,强力高,耐冲击,耐热性好,热容量高,柔软,使用寿命长,可重复使用。目前应用于安全气囊的纤维主要有锦纶和涤纶。由于安全气囊是“一次性”产品,一旦弹出后将需要更换,旧气囊需要回收,同时在传统的安全气囊生产加工过程中有较多的边角料,这些化学物质直接丢弃在自然界将较难降解,同时如若采用了涂层工艺的气囊织物的回收难度高、成本大。采用一种新的环保原料替代锦纶、涤纶生产“一次性使用”的安全气囊织物很有必要。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环保安全气囊织物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通过全成型工艺实现安全气囊织物的易于折叠、体积小等。
本发明的一种环保安全气囊织物,所述气囊织物的原料为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PTT长丝,其中PTT长丝的纤度为300-600dtex,单丝根数为80-150根。
气囊织物的经向滑脱抵抗力为700N以上、纬向滑脱抵抗力为650N以上。
气囊织物的经向表面静态摩擦系数为0.40以上,纬向为0.65以上。
在500Pa测试压力下,该气囊织物的透气度为1.0-2.5L/dm2/min。
在氧气浓度(3-15%),温度(58±2℃),湿度(50-55%)的条件下进行堆肥化,气囊织物料60天生物降解率达到30%以上。
本发明的一种环保安全气囊织物的制备方法,包括:
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PTT长丝进行整经、织造、后整理,即得环保安全织物,其中后整理包括精练、水洗、干燥、热定型、轧光。
织造为通过机织全成型工艺进行生产使得气囊织物的囊身部分织物组织为双层平纹基础组织,封边部分织物组织为单层芦席斜纹组织。
所述全成型工艺具体为:采用大提花机织设备,织造时使气囊囊身部分织物组织为双层平纹基础组织,气囊封边部分织物组织为双层平纹接结组织或芦席斜纹组织,其中双层平纹接结组织由双层平纹基础组织通过表经下沉与里纬接结或里经提升与表纬接结。气囊封边为双封边,且各封边相互独立。双封边之间相距1-2mm,每单个封边宽度设计要为3-6mm。
所述精练温度为30-80℃、水洗温度为20-60℃、干燥温度为50-120℃。
所述热定型为:热定型温度为100-160℃,加工速度为30-50m/min;轧光为:轧光线压力为30.0-220.0kg/cm,轧光速度为8.0-40.0m/min,轧光温度为20℃-200℃,轧光次数为1-3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华大学,未经东华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682839.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防滑布料的制作工艺
- 下一篇:一种断线检测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