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低成本提高原油采收率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510683232.6 | 申请日: | 2015-10-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6593373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7-05 |
发明(设计)人: | 沈之芹;李应成;虞辰敏;吴国英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上海石油化工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E21B43/22 | 分类号: | E21B43/22;C09K8/584;C09K8/58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728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低成本 提高 原油 收率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低成本提高原油采收率的方法,主要解决现有技术中驱油组合物制备成本高、驱油效率低、抗高温和高盐性能差的问题。本发明通过采用低成本提高原油采收率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驱油剂与水混合得到驱油体系;将所述驱油体系在驱油温度25~120℃、总矿化度>500毫克/升地层水条件下与含油地层接触,将所述含油地层中的原油驱替出来;其中所述的驱油剂包括以下组分:1份表面活性剂、0~50份且大于0份聚合物、0~50份的碱;所述表面活性剂为式I所示的聚醚羧酸盐表面活性剂的技术方案,较好地解决了该问题,可用于高温高盐砂岩油藏提高原油采收率的生产中。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低成本提高原油采收率的方法。
背景技术
化学驱是通过水溶液中添加化学剂,改变注入流体的物理化学性质和流变学性质以及与储层岩石的相互作用特征而提高采收率的一种强化措施,在我国得以快速发展,其主要原因是我国储层为陆相沉积非均质性较强,陆相生油原油黏度较高,在EOR方法中更适合于化学驱。
表面活性剂驱油技术就是将表面活性剂加入到注入水中,通过降低油水界面张力提高洗油能力来改善驱油效率的一种提高采收率方法。聚合物驱油技术是一种重要的提高石油采收率的方法,与一般水驱相比,聚合物驱油主要是增加水相的黏度,控制驱油体系的流度比,起到扩大波及体积的作用,相对于表面活性剂而言,成本较低。碱的加入主要是降低了表面活性剂的吸附量,增加表面活性剂的界面活性。作为化学驱中的重要技术,表面活性剂活性水驱、胶束溶液驱及微乳液驱技术、聚合物表面活性剂形成的二元复合驱油技术和聚合物表面活性剂碱形成的三元复合驱油技术已在中外进行了一些矿场试验,取得了良好的驱油效果。2002年大庆油田在外围低渗透油田开展了注活性水降压增注试验,2003年在外围低渗透油田和喇、萨、杏油田表外储层开展注活性水驱油试验,其目的是使油水界面张力大大降低,减小相间表面的作用,活化、分散滞留油块或剥离黏附的油膜,借助流动孔隙度的增加,提高油层的流动渗透率,达到降低启动压力、提高注水波及体积和驱油效率的效果。实践证明,活性水驱能够大幅度提高已投入开发区块的原油采收率,并且使一部分在目前经济技术条件下不能动用的储量有效投入开发。至1994年以来,大庆油田采用国外进口的重烷基苯磺酸盐开展了5个三元复合驱试验,在水驱采收率基础上再提高原油采收率20%,并依此明确了三元复合驱为聚合物驱之后的三次采油主导技术。油田在三元复合驱先导现场试验取得成功后,考虑到结垢和破乳难的问题,采取了二元复合驱的技术路线,使用以胜利原油为原料合成的石油磺酸盐表面活性剂为主剂,非离子表面活性为辅剂,可以在无碱条件下达到超低界面张力,并于2003年在孤东七区西南开展了矿场先导试验,提高采收率可12%,解决了结垢和破乳难问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上海石油化工研究院,未经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上海石油化工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68323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