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自截断卷筒尾端无胶封卷的方法和设备及卷筒在审
申请号: | 201510684607.0 | 申请日: | 2015-10-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5197694A | 公开(公告)日: | 2015-12-30 |
发明(设计)人: | 陆德昌 | 申请(专利权)人: | 佛山达健实验设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5H75/28 | 分类号: | B65H75/28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南锋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44228 | 代理人: | 罗晓聪 |
地址: | 528100 广东省佛山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截断 卷筒 尾端 无胶封卷 方法 设备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卷筒尾端封卷方法和设备,尤其是一种自截断卷筒尾端无胶封卷的方法和设备及卷筒。
背景技术
卷筒是将幅状材料进行收卷加工而形成的卷状材料,常见的有卫生纸卷筒、塑料卷等形式。以卫生纸卷筒为例,现有的此类卷筒为了在包装、运输等过程中保持卷筒的稳定性,需要在卷筒的尾端进行封卷,使其不会散开,现有的卷筒尾端使用胶水黏合,以保持卷筒的稳定性,但是在用户使用时,由于胶水黏合为不可逆结合,用户需要将尾端从卷筒上撕开,在撕开过程中会破坏与尾端相黏合的卷筒外圈,使尾端的一部分不能正常使用,而且由于胶水有一定的渗透性,一些情况下往往会黏住内层的纸,造成用户需要撕去多层才能使用,不仅浪费材料,而且操作不方便。
而且,在现有的纸卷尾端封卷中要使用大量的胶水,不仅需要增加额外的材料成本,而且胶水是一种化学合成材料,具有一定的有害成分,而且具有一定的挥发性,无论是在生产过程中或者使用时均会对工人或者用户的健康产生负面的影响,并且大量胶水的使用不利于环保。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既无需采用胶水黏合、有具有稳固的结合力的自截断卷筒尾端无胶封卷的方法。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退卷:使卷筒转动,卷筒尾端脱离卷筒圆周表面,在卷筒尾端形成一展开段;
S2、截断:将展开段进行截断,截断后形成卷筒余留展开段和一段独立的包装段,包装段包括靠近卷筒余留展开段尾端的第一自由端和远离卷筒余留展开段尾端的第二自由端;
S3、错位叠加:将卷筒余留展开段尾端和包装段的第一自由端进行错位叠加;
S4、一次机械承接:在错位叠加区域使卷筒余留展开段尾端与包装段的第一自由端进行压合,压合包装段的第一自由端的尾端伸出压合处形成伸出部;
S5、进卷:使卷筒转动,将包装段卷绕在卷筒的外圈并使伸出部露出于卷筒的外圈外侧;
S6、二次机械承接:将包装段的第二自由端与伸出部通过压合,使包装段固定于卷筒的最外圈上,形成封卷。
优选地,所述的步骤S1中,退卷时先通过气流使卷筒尾端脱离卷筒圆周表面,然后在转动时卷筒在逆向转动,展开段向卷筒的一侧延展。
优选地,所述的步骤S2中截断后形成的包装段的长度大于卷筒外圈的周长。
优选地,所述的步骤S3为将包装段的第一自由端牵引到卷筒余留展开段尾端的下方,使卷筒余留展开段尾端在第一自由端内形成一重合部分。
优选地,所述的将包装段的第一自由端牵引到卷筒余留展开段尾端的下方之前,还包括将卷筒余留展开段尾端整体回退一段距离。
优选地,所述的牵引为负压牵引。
优选地,所述的步骤S4中在进行一次机械承接时,先将包装段的第一自由端向内回折后再与卷筒余留展开段尾端进行压合承接。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自截断卷筒尾端无胶封卷设备,该设备包括在卷筒的展开段上截取出一包装段的截取机构,所述的截取机构旁设有将包装段的第一自由端牵引到截取后卷筒余留展开段下方形成错位叠加区域的牵引装置,错位叠加区域设有一次压合承接结构,一次压合承接机构后设有二次压合承接机构;还包括将卷筒展开形成展开段、并依次输送到截取机构、一次压合承接机构和二次压合承接机构的传送机构。
优选地,包括水平设置的第一下传送带和第二下传送带,第一下传送带上方设有第一上传送带,第二下传送带上方设有第二上传送带,所述的第一下传送带和第二下传送带之间设有负压吸附转轮,所述的负压吸附转轮上方设有截断与一次承接转换机构,所述的第二下传送带末端设有二次压合承接机构。
优选地,在第一下传送带和第一上传送带的入口处设有自动上料机构,该自动上料机构包括一转轴和四个相互垂直的上料板,通过转动实现循环的取料和放料操作。
优选地,所述的第一下传送带前端上方设有第一吹气装置;所述的二次压合承接机构上方设有第二吹气装置。
优选地,所述的第一上传送带和第二上传送带可相对平行形成连接和分离结构。
优选地,截断与一次承接转换机构包括一转轮,所述的截取机构和一次压合承接机构设于转轮的外圆周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佛山达健实验设备有限公司,未经佛山达健实验设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68460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