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云资产信息管理系统在审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510684686.5 申请日: 2015-10-21
公开(公告)号: CN105184515A 公开(公告)日: 2015-12-23
发明(设计)人: 宋应文 申请(专利权)人: 苏州富米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主分类号: G06Q10/06 分类号: G06Q10/06
代理公司: 北京连和连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78 代理人: 李钦鹏
地址: 215411 江苏省*** 国省代码: 江苏;32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资产 信息管理 系统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物联网和云计算领域,涉及一种支持Web服务和云计算的资产信息管理系统,特别是涉及一种远程信息获取、企业本地存储、云上管理的云资产信息系统。

背景技术

本发明专利涉及到云计算和物联网两个重要的前沿技术,同时也涉及到产品编码的标准化,下面分别对其背景进行介绍。

云计算作为IT技术发展的一个重要里程碑,现在已成为IT基础设施的一种重要架构。其实,早期的计算机技术开发主要是追求计算速度,当网络出现并发展到一定阶段后,信息共享成了人们新的追求,因此开发出了Server-Client架构,NFS,NAS等技术。随着计算机速度的进一步提升,技术重点又向绿色计算,即将多余的计算资源分享给他人以保障计算机富裕的资源得到有效利用,虚拟化技术应运而生。当虚拟化的计算资源通过因特网传送到客户端后,便形成了云计算的一种:桌面云。其实,不光是计算机硬件资源,软件和数据资源通过因特网向用户进行提供共享更为普遍。特别是移动通信带宽得到提升,数据通信变得廉价后,移动互联网给云计算注入了新的活力,人们可以不受时间和地点的制约使用云端上的资源。当然云计算的历史还不长,在许多领域的应用尚未与之进行有效结合。值得一提的是,Web服务作为云计算的一个重要技术,在数据共享方面提供了一个有效途径。

物联网其实最早可追溯到1990年施乐公司的网络可乐贩售机,但明确的词语确是由MITAuto-ID中心的Ashton教授在1999年的移动计算和网络国际会议上提出来的,当时的含义是将产品信息存入到所贴的RFID(RadioFrequencyIdentification,射频识别技术)标签中,再利用近距离无线通信技术接入到互联网中。2003年的美国《技术评论》认为传感网络技术将是未来改变人们生活的十大技术之首。在2005年国际电信联盟(ITU)在《ITU互联网报告2005:物联网》中也指出,世界上所有的物体从轮胎到牙刷、从房屋到纸巾都可以通过因特网主动进行交换。不过,无论国际还是国内对物联网也还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定义,但从其本质上看,物联网的具有以下三个特征:一是互联网特征,即对需要联网的物体一定要能够实现互联互通的互联网络;二是识别与通信特征,即纳入物联网的“物”一定要具备自动识别与物物通信(M2M)的功能;三是智能化特征,即网络系统应具有自动化、自我反馈与智能控制的特点。由于物联网被公认为第三次信息革命,可以广泛应用到安全监测、公共交通系统、车队管理、工业流程自动化、城市信息化等领域,各国都从政治层面上高度重视。

相比云计算和物联网,物品编码技术的发展则比较早,特别是条形码技术。早在40年代,美国就着手用代码表示物品的研究,在1970年美国超级市场AdHoc委员会制定出通用商品代码UPC码,并在在杂货零售业中试用。972年研制出库德巴(Codebar)码。1973年美国统一编码协会(简称UCC)建立了UPC条形码系统,实现了该码制标准化。同年,食品杂货业把UPC码作为该行业的通用标准码制。1974年研制出39码,很快被美国国防部作为军用条形码使用,后来广泛应用于工业领域。1977,欧洲共同体在UPC-A码基础上制定出欧洲物品编码EAN-13和EAN-8码,签署了“欧洲物品编码”协议备忘录,并正式成立了欧洲物品编码协会(简称EAN)。日本从1974年开始在EAN基础上,于1978年制定出日本物品编码JAN,加入了国际物品编码协会,成为EAN最大的用户。我国的物品编码由中国物品编码中心负责,该中心成立于1988年12月成立。1994年4月代表中国加入了国际物品编码协会(EAN),获得了中国的前缀码“690”。

与物品编码技术相关的RFID技术也是起源于上世纪40年代,1948年哈里斯托克曼的″利用反射功率的通信″奠定了射频识别技术的理论基础,随后的30年都处于实验室研究状态,在80年代才得到大力发展,并在90是年代进入商业应用,2000年后逐渐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现在单芯片电子标签、多电子标签识读、无线可读可写、无源电子标签的远距离识别、适应高速移动物体的射频识别技术与产品正在成为现实并走向应用。

现有技术中利用条形码和RFID技术对资产进行管理,不过这些技术有以下几点局限性:(1)在物品信息采集上没有采用Web服务,而是自行准备输入,这样会花费大量的人力财力,也难免出错。(2)架构没有采用云计算,使用范围受到时空限制。(3)资产没有采用GTIN编码(GlobalTradeItemNumber,全球贸易项目代码),缺乏通用性。

发明内容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富米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未经苏州富米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684686.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