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螺旋形胆道内引流管在审
申请号: | 201510684696.9 | 申请日: | 2015-10-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5288826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2-03 |
发明(设计)人: | 张诚;杨玉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大连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M25/14 | 分类号: | A61M25/14;A61M1/00 |
代理公司: | 大连东方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21212 | 代理人: | 赵淑梅;李洪福 |
地址: | 116622 辽宁***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螺旋形 胆道 引流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引流管,具体地说是一种螺旋形胆道内引流管。
背景技术
随着内镜技术的不断发展及其附件的不断完善,目前十二指肠镜技术(ERCP)已然成为治疗肝胆胰疾病的重要措施,该技术与传统开腹手术相比,具有创伤小、安全系数高、恢复快等优点。内镜下胆道内引流管置入(ERBD)被广泛应用于胆总管结石、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胆管损伤、胆漏、胆管狭窄、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恶性梗阻性黄疸等疾病的治疗中,通过建立临时的通道,达到解除梗阻、降低胆道压力、促进损伤部位修复等目的。
目前临床应用的胆道内引流管包括:直线型引流管、单猪尾引流管和双猪尾引流管,其中直线型引流管临床应用最为广发,但是该引流管存在以下不足:1、该引流管管壁较光滑,术后引流管移位的发生率较高,如引流管为内移位至肝内胆管,有诱发胆道梗阻、急性胆管炎及肝脓肿的可能;如为外移位,引流管完全脱落后则失去了支撑级引流胆汁的作用;如为不完全脱出,笔直的引流管头端容易刺激胆管壁,诱发上腹部疼痛、恶心、呕吐等不适症状,重者甚至可以引起肠管穿孔;2、引流管壁上侧孔为圆形,孔径小,容易发生堵塞,不能充分引流粘稠胆汁;3、引流管侧壁与周围十二指肠乳头组织间无间隙,胆汁只能经过引流管官腔及管壁侧孔排入十二指肠;4、如发生引流管管腔及侧孔堵塞,胆总管结石压迫引流管后极易引起胆道的二次梗阻。
发明内容
根据上述提出的技术问题,而提供一种螺旋形胆道内引流管。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手段如下:
一种螺旋形胆道内引流管,包括螺旋管,所述螺旋管的外壁上设有多个通孔Ⅰ,所述螺旋管的长度为7-11cm,所述螺旋管的内径为1-2mm,所述螺旋管的外径为4-5mm,所述螺旋管的圈数为2-5圈,所述螺旋管的管径为5-8.5Fr。
所述多个通孔Ⅰ沿螺旋线等间距排列,即所述通孔Ⅰ的中心在所述螺旋线Ⅰ上,所述螺旋线的直径小于所述螺旋管的外径,通过上述设置使得所述通孔Ⅰ的中心不在所述螺旋管的外径上,避免胆管壁粘膜吸附、阻塞所述通孔Ⅰ。
所述螺旋管的头端呈圆台状,所述螺旋管的头端的小端设有导丝通过的通孔Ⅱ。
所述通孔Ⅰ呈椭圆形,所述通孔Ⅰ的长轴与经过所述通孔Ⅰ中心的所述螺旋管的横截面垂直,所述通孔Ⅰ的面积为3×5×πmm2。
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
1、螺旋形管身具有防滑脱的作用,螺旋形胆道内引流管发生内移位或脱出的概率低;
2、由于螺旋管的存在以及通孔Ⅰ不在螺旋管的外径上排列,从而避免胆管壁粘膜吸附、阻塞通孔Ⅰ,易于感染性粘稠胆汁的排出;
3、螺旋管外壁上为椭圆形通孔Ⅰ,胆汁通过性高于圆形孔;
4、胆汁除了经通孔Ⅰ及螺旋管的管内腔排入十二指肠外,还可经螺旋管形成的内腔流出;
5、螺旋状的管身对胆总管内结石具有压迫作用,在防止胆总管结石移位的同时,通过引流管侧壁对结石的摩擦,可导致结石体积缩小,为二次ERCP取石创造条件。
基于上述理由本发明可在引流管等领域广泛推广。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中螺旋形胆道内引流管的主视图。
图2是图1的A-A向截面图。
图3是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中螺旋形胆道内引流管的空间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3所示,一种螺旋形胆道内引流管,包括螺旋管1,所述螺旋管1的外壁上设有多个通孔Ⅰ2,所述螺旋管1的长度为11cm,所述螺旋管1的内径为2mm,所述螺旋管1的外径为5mm,所述螺旋管1的圈数为3圈,所述螺旋管1的管径为8.5Fr。
所述多个通孔Ⅰ2沿螺旋线等间距排列,所述螺旋线的直径小于所述螺旋管1的外径。
所述螺旋管1的头端3呈圆台状,所述螺旋管1的头端3的小端设有导丝通过的通孔Ⅱ4。
所述通孔Ⅰ2呈椭圆形,所述通孔Ⅰ2的长轴与经过所述通孔Ⅰ2中心的所述螺旋管1的横截面垂直,所述通孔Ⅰ2的面积为3×5×πmm2。
将所述导丝插入到工作位置,将所述螺旋管1套接在所述导丝上并推送至工作位置,之后将所述导丝从所述螺旋管1撤回,所述螺旋管1的材质均为聚乙烯。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发明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连大学,未经大连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684696.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带有无线充电的身体微电滑肤仪
- 下一篇:一种油气开采压裂用地面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