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圆形筒仓的半机械化钢绞线铺设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510687262.4 | 申请日: | 2015-10-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5350782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2-24 |
发明(设计)人: | 吴建国;田永伟;张煜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十七冶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G21/12 | 分类号: | E04G21/12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亿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50 | 代理人: | 汤东凤 |
地址: | 243000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圆形 筒仓 半机械化 钢绞线 铺设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钢绞线铺设领域,具体是涉及一种用于圆形筒仓的半机械化钢绞线铺设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业内钢绞线施工普遍采用人工铺设,钢绞线铺设时,前方需一人调整钢绞线穿设方向,后方人员用手紧握钢绞线向前推送。这种施工方法不仅耗费人工,以30m直径筒仓为例,每班钢绞线铺设至少需12名工人不停作业;且在施工大型筒仓、钢绞线布置密集的情况下很难保证钢绞线铺设进度符合筒壁的施工进度,经常发生因钢绞线铺设不及时而出现窝工等情况。而采用半机械化的铺设铺设方法,可以大大减少作业人员的劳动强度,提高钢绞线的铺设效率;且利用半自动化的钢绞线铺设装置,减少了作业人员,降低了筒仓施工时滑模平台的荷载,提高了滑模平台的安全性,大大降低事故发生的风险。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圆形筒仓的半机械化钢绞线铺设方法。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用于圆形筒仓的半机械化钢绞线铺设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滑模平台架体改装:
在靠近筒壁处的若干钢绞线端头位置,选定卷扬机安装位置,对安装位置的滑模平台架体进行改装加固;
S2、卷扬机安装:
在改装加固后的滑模平台架体上安装卷扬机,卷扬机的稳定性必须满足后续钢绞线的拖拉工作;
S3、筒壁钢绞线固定架安装、找正:
根据预计的第一道钢绞线需要铺设的轨迹安装若干钢绞线固定架,并利用钢绞线固定架代替部分筒壁竖向构造钢筋;
S4、卷扬机钢丝绳的预穿:
将卷扬机上的钢丝绳绳头穿过圆形筒仓的钢绞线固定架,直至钢绞线端头位置;
S5、钢绞线与钢丝绳的连接:
利用钢丝绳卡扣,将钢丝绳绳头与钢绞线端头平行连接,卡扣与钢绞线接触位置垫上防止在拖拽中钢绞线被损伤的橡胶垫;
S6、用卷扬机收回钢丝绳,人工微调至钢绞线就位,解开钢丝绳与钢绞线之间的连接,将钢绞线与钢绞线固定架用扎丝扎紧。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表现在:
本发明提出的铺设方法利用卷扬机实现了半机械化铺设钢绞线的目的,解决在滑模施工时钢绞线铺设作业人员消耗大、进度慢的问题,选用的装置经济合理,降低了施工成本,节约了作业占用时间。
附图说明
图1为步骤S4的示意图。
图2为步骤S5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进一步描述本发明,下面结合实施例对其作进一步说明。
一种用于圆形筒仓的半机械化钢绞线铺设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滑模平台架体1改装:
在靠近筒壁处的若干钢绞线2端头位置,选定卷扬机3安装位置,对安装位置的滑模平台架体1进行改装加固。
S2、卷扬机3安装:
在改装加固后的滑模平台架体1上安装卷扬机3,卷扬机3的稳定性必须满足后续钢绞线2的拖拉工作。
S3、筒壁钢绞线固定架4安装、找正:
根据预计的第一道钢绞线2需要铺设的轨迹安装若干钢绞线固定架4,并利用钢绞线固定架4代替部分筒壁竖向构造钢筋。
S4、卷扬机3钢丝绳5的预穿:
如图1,将卷扬机3上的钢丝绳5绳头穿过圆形筒仓的钢绞线固定架4,直至钢绞线2端头位置。
S5、钢绞线2与钢丝绳5的连接:
如图2,利用钢丝绳卡扣6,将钢丝绳5绳头与钢绞线2端头平行连接,卡扣6与钢绞线2接触位置垫上防止在拖拽中钢绞线被损伤的橡胶垫7。
S6、用卷扬机3收回钢丝绳5,人工微调至钢绞线2就位,解开钢丝绳5与钢绞线2之间的连接,将钢绞线2与钢绞线固定架4用扎丝扎紧。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用于圆形筒仓的半机械化钢绞线铺设方法,本发明的原理就是将原应利用铺设钢绞线人员在后方的推力转化成卷扬机3在前方收紧钢丝绳5而带给钢绞线2的拉力;卷扬机3应缓慢收紧;收紧时,钢绞线2旁设作业人员看守,防止钢绞线2与钢绞线固定架4卡死造成损失,钢绞线2就位后,人员立即拆除钢绞线2与钢丝绳5的连接,将钢绞线2与钢绞线固定架4用扎丝扎紧。
以上内容仅仅是对本发明的构思所作的举例和说明,所属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只要不偏离发明的构思或者超越本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均应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十七冶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十七冶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687262.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ALC板拼接方法
- 下一篇:新型玻璃纤维混凝土仿砂岩装饰板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