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环保型室内有毒气体吸附剂的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510687507.3 | 申请日: | 2015-10-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5251468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1-20 |
发明(设计)人: | 丁玉琴;林大伟;张帆 | 申请(专利权)人: | 丁玉琴 |
主分类号: | B01J20/30 | 分类号: | B01J20/30;B01J20/22;B01D53/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3164 江苏省常州市新北***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环保 室内 有毒气体 吸附剂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环保型室内有毒气体吸附剂的制备方法,属于空气净化领域。
背景技术
有毒气体,顾名思义,就是对人体产生危害,能够致人中毒的气体,常见的有毒气体有一氧化碳、二氧化硫、氯气、化学毒气、光气、双光气、氰化氢、芥子气、甲醛等。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室内装修十分普遍,然而,醛(如脲醛、酚醛等)生产厂、合成地板(胶合板、密度板等)生产厂,以及将其用于装修居室(门、门框等)时,从其中游离出来的甲醛会对室内空间造成严重的污染。不仅如此,甲醛有刺激性气味,低浓度即可嗅到,人对甲醛的嗅觉阈通常是0.06-0.07mg/m3。但有较大的个体差异性,有人可达2.66mg/m3,长期、低浓度接触甲醛会引起头痛、头晕、乏力、感觉障碍、免疫力降低,并可出现瞌睡、记忆力减退或神经衰弱、精神抑郁;慢性中毒对呼吸系统的危害也是巨大的,长期接触甲醛可引发呼吸功能障碍和肝中毒性病变,表现为肝细胞损伤、肝辐射能异常等。对于室内空气中甲醛含量国家有个统一的标准即0.08mg/m3,超过这个标准将对人体产生较明显的损害。目前现代技术去除室内甲醛的方法有三种,分别为植物消除法、共沉淀法和沉积沉底法。
首先植物消除法是指利用一些能够进行光合作用的植物吸收室内甲醛,从而释放氧气,比如:吊兰、芦荟、虎尾、美人蕉等,这种空气中甲醛消除方法消除率比较低,消除不够彻底;其次共沉淀法是指将铁盐和氯金混合溶解,加入各种沉淀剂,形成氢氧化金的混合物沉淀,通过沉淀分离、干燥及活化处理后得到催化剂,该方法操作过程比较复杂;最后的沉积沉底法是将金属氧化物载体分散到氯金酸的水溶液中,在充分搅拌的条件下,加入碱性物质,控制一定的温度和pH值,使金沉积在载体表面上,随后进行分离,干燥及活化处理后得到催化剂,但是过程和共沉淀法一样比较复杂,且去除率比较低;另外,如果甲醛超标,如果由专业公司进行甲醛处理,费用比较高,程序也非常复杂。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针对目前室内装修后,往往游离出来的甲醛会严重超标,对室内空间以及人体造成危害,而常用的甲醛去除方法,不仅去除率比较低,去除不够彻底,而且处理程序非常复杂,费用比较高的缺点,提供了一种环保型室内有毒气体吸附剂的制备方法。该方法以溶胶滴定法制得纳米二氧化钛壳聚糖光催化粉末,再通过对吊兰叶进行酶解浓缩得到吊兰精华液用以净化室内甲醛,之后以玉米淀粉和鸡蛋清作交联剂,将光催化粉末和吊兰精华液混合成稠状物,装入多孔疏松的半酶解花生壳中,并以米糠蜡封住花生壳裂口干燥后即得一种环保型室内有毒气体吸附剂。不仅吸附效果显著,使得去除率达到了99%以上,而且处理费用比较低,对于人体以及环境没有任何危害。
为了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1)取0.1~0.2mol钛酸四丁酯倒入300~400mL无水乙醇中,用高速分散仪分散搅拌直至形成均匀透明的溶液1,之后称取5~10g壳聚糖粉末,溶于50~100mL质量浓度为80%的乙酸溶液中,放置在磁力搅拌机上,以200~300r/min的转速搅拌15~20min形成均匀溶液2;
(2)用注射器将上述配制的溶液2逐滴滴加进溶液1中,保持200~300r/min的转速持续搅拌1~2h,形成均匀的壳聚糖/二氧化钛溶胶,之后将其放入保温箱,在35~45℃下陈化2~3天,将干溶胶放入烘箱,在60~70℃下干燥10~15h,再放入研钵研磨成粉末,放入马弗炉,以400~500℃的高温煅烧2~3h,制得纳米二氧化钛壳聚糖光催化粉末,备用;
(3)取200~300g新鲜吊兰叶片,用蒸馏水冲洗叶片表面洗去浮尘,放入气流粉碎机粉碎,过20目标准筛得吊兰叶碎片,之后将吊兰叶碎片放入陶瓷罐中,加入0.5~1g蛋白酶和0.3~0.5g纤维素酶,加入500~600mL蒸馏水,再用质量浓度为30%的柠檬酸调节pH至3~4,用玻璃棒搅拌均匀后,在35~45℃下酶解2~3天;
(4)将上述酶解物过滤去除残渣,得到酶解液,将酶解液移入浓缩罐中,降低罐内压力至1100~1200Pa,进行减压浓缩,得到吊兰叶提取物浓缩液,备用;
(5)将上述制得的纳米二氧化钛壳聚糖光催化粉末和吊兰叶提取物浓缩液按固液比为1:2进行混合,加入10~20g玉米淀粉和5~15g鸡蛋清作为交联剂,放置在磁力搅拌机上,以400~500r/min的转速搅拌1~2h,得到粘稠状混合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丁玉琴,未经丁玉琴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68750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