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切换方法、用户设备以及无线电通信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510688141.1 | 申请日: | 2010-12-02 |
公开(公告)号: | CN105307281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6-18 |
发明(设计)人: | 高野裕昭;森冈裕一;泽井亮 | 申请(专利权)人: | 索尼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W74/00 | 分类号: | H04W74/00;H04W74/08 |
代理公司: |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商标事务所 11038 | 代理人: | 杜文树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切换 方法 用户 设备 以及 无线电通信 系统 | ||
本发明涉及切换方法、用户设备以及无线电通信系统。本发明还涉及一种无线通信网络中的移动站。所述移动站包括:无线电通信单元,被配置成通过第一通信资源向基站发送接入请求消息,并从所述基站接收响应于所述接入请求消息的定时调节。所述移动站还包括调节值存储单元,其存储所述定时调节;以及控制单元,基于存储在所述调节值存储单元中的定时调节值来调节与第二通信资源对应的接入定时。所述无线电通信单元然后通过第一通信资源和第二通信资源与所述基站通信。
本申请是中国申请号为201080056945.5、申请日为2010年12月2日的PCT申请PCT/JP2010/007037的、名称为“切换方法、用户设备以及无线电通信系统”的发明专利申请的分案申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切换方法、用户设备以及无线电通信系统。
背景技术
在长期高级演进(LTE-A)(其是在第三代伙伴计划(3GPP)中讨论的下一代蜂窝通信标准)中,已经研究了技术上所谓的载波聚合(carrier aggregation(CA))的引入。载波聚合是通过聚合LTE中支持的多个频带来在用户设备(UE)与基站(BS,或演进的节点B(eNB))之间形成通信信道,从而改进通信吞吐量的技术。通过载波聚合在一个通信信道中包括的每个频带称为组成载波(component carrier)(CC)。在LTE中可用的频带的带宽是1.4MHz,3.0MHz,5.0MHz,10MHz,15MHz以及20MHz。因此,如果将20MHz的5个频带聚合为组成载波,可以形成总共100MHz的通信信道。
在载波聚合中包括在一个通信信道中的组成载波不一定在频率方向上彼此邻接(contiguous)。组成载波在频率方向上彼此邻接的模式称为邻接模式。另一方面,组成载波彼此不邻接的模式称为非邻接模式。
此外,在载波聚合中,上行链路中的组成载波的数量与下行链路中的组成载波的数量不一定相等。上行链路中的组成载波的数量与下行链路中的组成载波的数量相等的模式称为对称模式。另一方面,上行链路中的组成载波的数量与下行链路中的组成载波的数量不相等的模式称为非对称模式。例如,在使用上行链路中的两个组成载波和下行链路中的三个组成载波的情况下,这是非对称载波聚合。
此外,在LTE中,可以使用频分双工(FDD)和时分双工(TDD)中的任何一个作为双工操作。由于在FDD中每个组成载波的链路方向(上行链路或下行链路)不随时间改变,因此与TDD相比,FDD更适合于载波聚合。
作为在蜂窝通信标准中实现用户设备的移动性的基本技术的切换是LTE-A中的重要主题之一。在LTE中,用户设备测量经由与服务基站(当前连接的基站)之间的信道的通信质量和经由与周围基站的信道的通信质量,并将包含测量结果的测量报告发送给服务基站。接收到测量报告之后,服务基站基于报告中包含的测量结果确定是否要执行切换。然后,如果确定要执行切换,根据规定的过程(例如,以下专利文献1)在源基站(切换前的服务基站)、用户设备、以及目标基站(切换后的服务基站)之间执行切换。
[引证列表]
[专利文献]
[PTL 1]
日本未审专利申请公报No.2009-232293
发明内容
然而,还没有报道在涉及载波聚合的无线电通信中对如何执行切换过程给出积极的考虑。
例如,通过在通信资源的规定位置预设的随机接入信道,作为随机接入执行切换过程中从用户设备到目标基站的初始接入。然而,由于信号冲突、重试等,随机接入内在地存在延迟的可能性。此外,基于随机接入的定时对发送定时的调节是通信开销。因此,在涉及载波聚合的无线电通信中,由于随机接入的失败或开销的增加,简单地重复随机接入与组成载波数相同的次数会增加服务质量劣化的可能性,如延迟的累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索尼公司,未经索尼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68814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