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纳米粒子及其应用在审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510688453.2 申请日: 2015-10-21
公开(公告)号: CN105372211A 公开(公告)日: 2016-03-02
发明(设计)人: 金永东;陈立梅;贺海丽 申请(专利权)人: 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
主分类号: G01N21/552 分类号: G01N21/552
代理公司: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代理人: 赵青朵
地址: 130022 吉*** 国省代码: 吉林;22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纳米 粒子 及其 应用
【说明书】:

技术领域

发明涉及生物治疗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纳米粒子及其应 用。

背景技术

肿瘤作为威胁人类生命的顽疾之一,它的准确检测和有效治疗一 直是生物医学领域的研究重点。尽管近年来已经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去 寻找有效的癌症诊断方法和治疗方法,但目前为止,癌症仍然是全球 公共卫生的一个重要的挑战。治疗肿瘤的关键在于早期诊断,早期肿 瘤绝大多数治愈率在90%以上。早期诊断困难和缺乏有效的治疗和预 防方法导致了肿瘤的高死亡率。在临床上,目前肿瘤的诊断方法主要 有病理诊断、X线、B超、CT和NMRI等方法。其中,病理诊断较准 确,但其准确性受医务工作者的经验影响,因此容易误诊、漏诊;X 线、B超和NMRI等方法受分辨率的影响,早期肿瘤很难检测出来, 并且MRI很昂贵,因此很难用于癌症的广泛筛查;CT和MRI等方法 所用的造影剂会残留在体内,从而对人体产生危害;免疫荧光分析通 常用于高危人群的癌症筛查,但是由于个体变异、阳性率低、耗时和 缺少标准的方法等缺陷使得该方法不能被广泛应用。最近,对于癌症 生物标记物的检测在癌症的早期诊断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在临床上, 一般认为病理的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是确诊癌症的最准确的方法,但是 这种方法比较耗时,并且需要做浸入性手术取病理组织,这对病人来 说也是一种损伤。因此寻找一种普遍的早期诊断肿瘤的方法尤为重要, 是广大医务工作者研究的热门课题之一。

贵金属纳米材料由于具有独特的尺寸、形貌、组成和等离子基元 光学性质,在诸多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比如超灵敏(生物)检测、 纳米医学、纳米电子学以及太阳能电池等。设计精细的plasmonic纳 米结构,可以使贵金属纳米材料在上述领域的应用前景更为突出。近 年来,在合成及设计具有plasmonic性质的纳米结构的众多方法中, 酶生化反应与纳米粒子杂化体系由于其在生物传感及生物电子学等领 域的潜在应用而备受关注。通过纳米粒子与生物体系(如蛋白质、DNA、 细胞等)之间的相互作用,构建的一系列纳米-生物界面,为实际生物 学应用提供了重要的基础平台。因此,原位表征固-液界面的性质,对 于研究纳米/生物界面来说意义重大,且充满挑战。

日益成熟的纳米技术与临床医学的结合提供了一些相应的检测 手段,但由于价格等诸多因素很难作为常规手段应用于临床。近年来, 纳米材料和具有不同形状和成分的多功能纳米平台被广泛应用于癌症 诊断、药物传送和癌症治疗。尤其金纳米粒子由于其具有独特的等离 激元光学、光热特性以及很好的生物相容性已被广泛的关注。双金属 纳米粒子,尤其是贵金属核-壳纳米结构,由于其纳米尺度的结构及局 域电场更易于调整,故比对应的单组分纳米结构有更为突出的物理化 学性质,这也使得双金属纳米粒子在超灵敏检测及生物传感领域的应 用更为广泛。

具有plasmonic性质的贵金属纳米材料,尤其是Ag和Au纳米粒 子,由于其局域表面等离子体共振(LSPR)导致的独特的光学性质,目 前已被广泛应用于超灵敏(生物)传感分析、纳米医学、光电子学、太 阳能电池等诸多领域。更为值得注意的是,这些纳米粒子基于其可精 细调整的plasmonic性质,使得它们在上述研究领域的进展中起着革 命性的作用。LSPR的频率(亦即波长)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纳米粒子的 形貌、粒子间的间距以及纳米粒子周围的介电环境,这也是纳米粒子 用于超灵敏检测及实时监测酶活性的重要依据。由具有LSPR性质的 Ag、Au双组分构成的双金属纳米粒子的光学(plasmonic)及化学性质比 单组分纳米粒子更为突出,因此Ag/Au双金属纳米结构被更多的应用 于超灵敏检测及生物传感等领域。将杂化纳米粒子的组成及结构变化 有机地融入纳米plasmonic传感技术中,可以有效地扩展新型超灵敏 光学检测平台。

发明内容

本发明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纳米粒子,本申请提供的纳 米粒子能够用于葡萄糖的检测,最终实现在制备癌症早期诊断和/或治 疗制剂中的应用。

有鉴于此,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纳米粒子的制备方法,包括:

将Ag/Au双金属纳米粒子、缓冲溶液、带正电荷的聚合物与葡萄 糖氧化酶溶液混合,静置,得到纳米粒子。

优选的,所述混合的过程具体为:

将Ag/Au双金属纳米粒子分散于缓冲溶液中,调节溶液的pH至 6~7,再将带正电荷的聚合物加入到得到的溶液中,静置后再加入葡 萄糖氧化酶溶液。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68845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