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3D打印房屋的建筑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510688487.1 | 申请日: | 2015-10-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6609590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14 |
发明(设计)人: | 邱琼彦 | 申请(专利权)人: | 邱琼彦 |
主分类号: | E04G21/00 | 分类号: | E04G2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京大律师事务所 11321 | 代理人: | 李光松 |
地址: | 北京市西城区马连***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打印 房屋 建筑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一种3D打印房屋的建筑方法,该发明以钢结构建筑为主,使用冲孔金属网为免拆模板,以小L钢为骨架,在工厂流水线上,以自攻螺丝固定在骨架上,组成内墙模板及外墙模板,再合成为一块外墙模板,控制混凝土材料的配比及坍度,施工时,从一楼墙柱、二楼板、二楼墙柱、三楼板......直到屋顶,楼梯间、电梯间、女儿墙整栋建筑物结构体一次浇注完成。本发明可节省结构体施工一半以上的工时,建筑物越高节省的工期越多,将房屋建筑流程、工时减到最少,整合房屋建筑水平施工与垂直施工连续作业,达到速度快、质量高、节能环保的要求,可以取代目前的建筑方法,成为房屋建筑的主流。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房屋的建筑方法,特别是一种使用3D打印房屋建筑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房屋建筑方法根据主材料可以分为砖混(正在逐渐被淘汰)、框架和钢构三种,它们都有各自的缺点。框架及钢架的共同主要缺点如下:1)由于分期、分段逐层向上浇注,建筑工期长;2)不能在工厂流水线上完成大部分的房屋建筑工序,无法产业化;3)造价较高;4)利用大量的技术工,如泥工、木工、钢筋工及普通工人。
3D打印房屋建筑方法就是针对传统的建筑方法而发明的,仅使用混凝土和钢材,通过工厂流水线实现建筑元件的快速生产、组装,现场完成浇注后即可封顶。
发明内容
本发明以钢结构建筑为主,使用冲孔金属网为免拆模板,以小L钢为骨架,在工厂流水线上,以自攻螺丝固定在骨架上,组成外墙内模板及外墙外模板,再合成为一块外墙模板,控制混凝土材料的配比及坍度,施工时,从一楼墙柱、二楼板、二楼墙柱、三楼板……直到屋顶,楼梯间、电梯间、女儿墙整栋建筑物结构体一次浇注完成。本发明可以取代目前的建筑方法,成为房屋建筑的主流。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使用3D打印房屋的建筑方法,可节省结构体施工一半以上的工时,建筑物越高节省的工期越多,将房屋建筑流程、工时减到最少,整合房屋建筑水平施工与垂直施工连续作业,达到速度快、质量高、节能环保的要求。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使用本发明3D打印房屋的建筑方法,包括以下工序:
1、基础施工:开挖、基脚、地梁、柱头、地坪,作为3D打印房屋建筑的起点,柱头、接头、底板、预埋螺丝均按照现场施工图施工。
2、在工厂,以外墙上下梁和左右柱围成的平面为单位,以小L钢为骨架,在流水线上制作单位墙体的外墙内模和外墙外模,完成后,再合成为外墙模块。
3、楼层板的压制、裁剪在工厂流水线完成。
4、梁柱元件的裁剪、制作、钻孔、喷砂、上漆在工厂流水线完成。
5、以上1、2、3、4四个工序,分别在现场和工厂同时进行。
6、地坪浇注即工序1完成后,根据工程进度将工序2、3、4的完成品运送至现场施工。
7、钢构组装:为了运输便利,钢材长度以12米至15米为宜,钢柱的高度以三层为宜,钢柱与钢柱间以拼接或对接为主,先以螺栓固定,梁柱安装以楼层为单位,一般以一根柱高度的层数为单元,校核梁、柱位置、高程正确后,栓紧螺栓,焊接结点定位,依序安装至建筑物高度。
8、梁柱单元定位后,随即自下而上铺设楼层板。
9、梁柱单元的高度,一般为三个楼层,在梁、柱已定位,楼层板已铺设完成后,即可将外墙免拆模板单元安装定位,逐层向上。
10、依照施工进度的规划,在钢结构施工到一定高度后,商混车进入现场浇注混凝土,此为3D打印的开始,由于后续作业的连续施工,所以在钢结构组装完成后,在很短的时间内,建筑物即可封顶,在同一时间,不同的高度钢构组装、楼层板的铺设、外墙免拆模板块固定及混泥土浇注,此四种工序可同时施工,每一工序的起始有时间差,在不同的空间同时施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邱琼彦,未经邱琼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68848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