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抗凝血肽的酶解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510689478.4 | 申请日: | 2015-10-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5177096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3-12 |
发明(设计)人: | 杜明;王聪;涂茂林;麦树财;石璞洁 | 申请(专利权)人: | 哈尔滨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C12P21/06 | 分类号: | C12P21/06 |
代理公司: | 哈尔滨市松花江专利商标事务所 23109 | 代理人: | 侯静 |
地址: | 150001 黑龙***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抗凝 制备 方法 | ||
一种抗凝血肽的酶解制备方法,本发明属于食源性蛋白深加工技术领域,它为了解决现有以植物蛋白为来源制备得到的凝血酶抑制肽的抑制率较低的问题。制备方法:一、将大豆分离蛋白溶于蒸馏水中,制备得到大豆蛋白溶液;二、大豆蛋白溶液在60~90℃下加热处理,根据所用蛋白酶种类的不同,调节体系的pH,加入蛋白酶进行水解反应,灭酶处理后得到酶解溶液,所述的蛋白酶为胃蛋白酶、胰蛋白酶、碱性蛋白酶或复合蛋白酶等;三、过滤酶解溶液;四、进行均质处理;五、对均质后的酶解溶液进行杀菌处理;六、杀菌后的酶解溶液进行干燥处理得到大豆抗凝血肽。本发明以大豆蛋白为原料,得到的大豆抗凝血肽的凝血酶抑制率最高可达40%。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食源性蛋白深加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以大豆或大豆蛋白为原料制备具有抗凝血活性多肽的工艺方法。
背景技术
由于现代人们过度饮食、嗜烟和酗酒等不良的生活习惯,这种动态平衡被打破,触发了血液中的凝血系统,使得血液在血管中凝固形成了血栓。心脑血管血栓性疾病现已成为人类的头号杀手,目前,心血管疾病在欧洲每年造成180万人过早死亡,在我国心血管疾病流行趋势也不容乐观。据调查,我国心血管疾病患病率男性为1.78%,女性1.10%,且患病率随年龄升高而增加。
目前用来治疗血栓的药物主要有肝素、华法林等,但这些药物都存在一定的副作用,如血小板减少和引起出血等。认识到到这些抗血栓药物的缺点,人们开始研究开发更安全健康的抗凝血、抗血栓药物。在这种背景下,生物活性肽凭借吸收性好、安全性高的特性开始进入众多研究者的视野。目前,一些肽类化合物已被发现具有显著的抗凝血活性,按抗凝血活性肽的来源不同可将其分为非食源性肽和食源性肽两大类,其中非食源性抗凝肽已有较长的研究历史,而食源性抗凝肽的研究近年来才引起广泛的关注。
目前,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前两个方面。而且从预防的角度来说,抑制凝血因子或者抑制凝血酶活性是公认较为理想的选择。
水蛭素与凝血酶分子表面上碱性氨基酸组成的纤维蛋白原识别位点结合,使凝血酶构型发生轻微改变,进而水蛭素与凝血酶的酶活性中心结合,从而抑制凝血酶的催化活性,阻止凝血酶和纤维蛋白原相互作用。采采蝇凝血酶抑制剂TTI是从采采蝇的唾液腺提取物中分离得到的,比较N–端氨基酸顺序发现其与己经鉴定的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及其他天然抗凝剂无同源性。壁虱抗凝肽TAP是由60个氨基酸组成的单链酸性肽,可以与凝血酶的催化位点结合,分子结构与水蛭素类似,其通过与Xa因子结合,从而阻止凝血激酶复合物的形成,以抑制凝血酶原的激活。线虫抗凝肽是一系列小分子多肽,通过与凝血因子活性位点结合,来抑制凝血原酶或凝血酶合成。比伐卢定是一种合成的凝血酶抑制剂,属于水蛭素衍生出的小分子多肽。比伐卢定同凝血酶结合形成1:1复合物,直接抑制凝血酶活性,从而起到抗凝作用,但其抑制凝血酶活性的持续时间较短。美拉加群是一种纤维蛋白二肽类似物,其抗凝机制是与凝血酶活性位点结合,可以竞争性直接抑制凝血酶。
目前已报道的各类具有抗凝血功能的活性肽,有些本身是动物唾液或毒液的有效成分,尽管抗凝效果良好,但同时也可能具有强烈的副作用,存在安全隐患;有些抗凝血肽在天然生物体内含量极少,分离和纯化成本高,所以大多数多肽难以规模化生产;还有的抗凝血肽活性周期短、有的不能口服等。这些弊端促使研究者们极力开发食源性的抗凝血肽,而且这些抗凝血物质的开发都是从临床药物的角度进行的。对于血栓的早期预防,从功能性食品组分的角度入手是较为理想的手段。
多数食物蛋白质中都存在生物活性肽序列,通过酶解作用可将食物蛋白序列中的肽释放出来,得到多种具有生物功能或生理效应的活性肽。食源性抗凝血活性肽是指以天然动植物蛋白为前体物质,直接提取或进行再加工获得的具有抗凝活性的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未经哈尔滨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689478.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