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综合利用碳四烃制备环氧丙烷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510689676.0 | 申请日: | 2015-10-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6608861B | 公开(公告)日: | 2018-11-20 |
发明(设计)人: | 陈伟;杨卫胜;李木金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上海石油化工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C07D303/04 | 分类号: | C07D303/04;C07D301/0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728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综合利用 碳四烃 制备 丙烷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综合利用碳四烃制备环氧丙烷的方法,主要解决现有技术中碳四烃利用率不高及附加值低的问题。本发明通过采用以下步骤:(a)采用选择性加氢技术,使碳四烃中的丁二烯加氢为单烯烃;(b)采用反应精馏技术,使碳四烃中的1‑丁烯异构化为2‑丁烯;(c)采用萃取精馏技术,使异丁烷与异丁烯分离;(d)采用骨架异构化技术,使异丁烯异构化为正丁烯;(e)采用烯烃歧化技术,使2‑丁烯与乙烯反应生成丙烯;(f)采用异丁烷共氧化技术,使异丁烷与氧气反应生成叔丁基过氧化氢,之后与丙烯反应生成环氧丙烷的技术方案,较好地解决了该问题,可用于生产环氧丙烷、提高碳四烃化工综合利用率的工业应用中。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综合利用碳四烃制备环氧丙烷的方法。
背景技术
环氧丙烷(PO)是一种重要的基本有机化工原料,是除聚丙烯、丙烯腈外的第三大丙烯衍生物,主要用于生产聚醚多元醇、丙二醇和各类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目前,环氧丙烷的生产工艺主要有氯醇法、共氧化法和过氧化氢直接氧化法。氯醇法由于污染严重、能耗高等特点,将逐步被淘汰。共氧化法又叫间接氧化法,可分为乙苯共氧化法(联产苯乙烯的共氧化法,简称PO/SM法)、异丁烷共氧化法(联产叔丁醇的共氧化法,简称PO/TBA法)和异丙苯共氧化法(简称CHP法)。共氧化法克服了氯醇法的缺点,但流程长、投资大。过氧化氢直接氧化法(HPPO法)工艺简单、产品收率高,但催化剂和双氧水的成本较高。目前环氧丙烷生产技术开发的发展动向主要集中在绿色环保新工艺研发以及传统生产技术的改进等方面。
碳四烃是蒸汽裂解装置和催化裂化装置的主要副产物之一,其中含有数量不等的异丁烷、异丁烯、丁二烯、1-丁烯、2-丁烯等,这些组分是用途广泛的化工原料。目前碳四烃一般经过丁二烯抽提、异丁烯醚化后,剩余的碳四大部分作为液化气燃料使用,附加值较低。随着碳四产量的不断增长,碳四烃的综合利用已成为企业降本增效的有力途径,尤其是碳四烯烃各组分的分离利用是碳四烃升值利用的关键所在。
US6743958B2介绍了一种以碳四烃为原料选择性生产丙烯的方法,该法先通过选择性加氢反应器将碳四烃中的丁二烯加氢为单烯烃并除去炔烃,将加氢反应产物通入到异构化反应器,使1-丁烯异构化为2-丁烯,异构化反应产物进入稳定塔,塔顶除去氢气和甲烷,塔釜碳四组分进入精馏塔,精馏塔塔釜富含2-丁烯馏出物进入歧化反应器,反应生成丙烯。CN101279879B介绍了一种综合利用碳四烃生产丙烯的方法,该法先通过烯烃催化裂解技术,使碳四烃中的烯烃催化裂解为丙烯、乙烯,然后利用丁烯异构化技术将反应剩余碳四烃中的1-丁烯异构化为2-丁烯,最后通过烯烃歧化技术使2-丁烯与乙烯歧化反应生成丙烯。CN101492335B介绍了一种综合利用混合碳四的组合方法,该法先通过抽提技术分离出碳四烃中丁二烯,然后利用催化蒸馏技术使1-丁烯异构化为2-丁烯,同时分离出异丁烯,最后通过烯烃歧化技术使2-丁烯与乙烯歧化反应生成丙烯。CN101555197B介绍了一种混合碳四的综合利用方法,该法先通过抽提技术分离出碳四烃出的丁二烯,然后通过醚化技术除去异丁烯,最后通过烯烃歧化技术使2-丁烯与乙烯歧化反应生成丙烯。以上诸法都是利用碳四资源生产丙烯的方法,但都没有充分、有效地利用碳四资源,对于碳四中的烯烃利用率低,损失大,而对于碳四中的烷烃则没有进行化工利用,碳四资源的综合经济性较差。此外对于利用碳四烃生产环氧丙烷的方法未见相关专利报道。
发明内容
本发明涉及一种综合利用碳四烃制备环氧丙烷的方法。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技术中碳四烃利用率不高、附加值低的问题。提供了一种新的由碳四烃生产环氧丙烷的方法。该方法用于碳四烃生产环氧丙烷时,具有碳四烃综合利用率高、绿色环保、环氧丙烷收率高的特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上海石油化工研究院,未经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上海石油化工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68967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