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含氧化合物制芳烃反应产物的净化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510690205.1 | 申请日: | 2015-10-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6608807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6-11 |
发明(设计)人: | 金鑫;杨卫胜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上海石油化工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C07C15/02 | 分类号: | C07C15/02;C07C1/20;C07C7/163;C01B3/32;C01B3/5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728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氧化 合物制 芳烃 反应 产物 净化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含氧化合物制芳烃反应产物的净化方法,主要解决现有技术中含氧化合物制芳烃反应产物中含氧化合物导致后续单元催化剂中毒的问题。本发明通过采用包括以下步骤:1)在含氧化合物转化反应器中使含有含氧化合物的原料与含氧化合物转化催化剂接触,获得含氧化合物转化产物;2)在分离系统I中对含氧化合物转化产物进行处理,获得水、氢气、轻质烃类和碳六及以上烃类;3)在加氢脱氧反应器中使碳六及以上烃类与加氢脱氧催化剂接触,获得加氢脱氧产物;4)在分离系统II中对加氢脱氧产物进行处理,获得含氢气体和净化的碳六及以上烃类的技术方案,较好地解决了上述问题,可用于含氧化合物制芳烃的工业生产中。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含氧化合物制芳烃反应产物的净化方法。
技术背景
芳烃,特别是轻质芳烃BTX(苯、甲苯、二甲苯),是重要的基本有机化工原料,其产量与规模仅次于乙烯和丙烯。芳烃的主要来源是石脑油催化重整。由于石油供应日趋紧张,原油价格居高不下,芳烃的生产成本也居高不下。结合我国煤炭资源丰富和石油依存度越来越高的国情,发展具有原料价格优势的煤制芳烃技术成为近十年的研究热点,并在近年取得技术突破,尤其是煤基甲醇制芳烃技术已经完成了工业示范试验。
甲醇制芳烃技术获得的芳烃,相对于传统石油路线获得芳烃,具有不产生硫氮环境污染物的优点。但是甲醇在芳构化反应过程中同时生成了多种含氧化合物,包括乙醛、丙酮等非芳含氧化合物,还包括芳香族含氧化合物,如苯酚、甲基苯酚、苯甲醛、苯乙醇等。这些含氧化合物将导致后续的芳烃处理单元中烷基化催化剂、歧化催化剂和异构化催化剂中毒,使催化剂寿命缩短,必须加以脱除。
CN101823929专利公开了一种甲醇或二甲醚转化制取芳烃的系统与工艺。原料甲醇或二甲醚首先在芳构化反应器中进行反应,反应后的产物经分离后,氢气、甲烷、混合C8芳烃和部分C9+烃类作为产品输出系统。C2+非芳烃送入轻烃芳构化反应器,轻烃芳构化产物返回油水分离单元。另外,苯、甲苯、和部分C9+烃类送入芳烃歧化反应器,芳烃歧化产物返回油水分离单元。该工艺没有考虑含氧化合物的脱除,尤其是没有考虑芳烃中含氧化合物的脱除。这些含氧化合物将加速芳烃歧化反应器中的催化剂中毒和失活,缩短装置的连续运行周期。
CN103772097专利公开了一种烷基化产物处理方法。烷基化反应产物送入装填有固体碱吸附剂的吸附床,得到脱酸后的反应产物。CN103772096专利公开了又一种脱除烷基化产物中有机酸的方法。烷基化产物先经过反应产物冷却系统冷却,再进入一级油水分离器,分离出一级油相和一级水相,一级油相在水洗罐里与水混合后在二级油水分离器中分离,得到净化后的油相。上述两个专利公开的方法针对烷基化芳烃产物中的有机酸进行脱除,但没有考虑芳烃中含氧化合物的脱除。
现有技术没有对含氧化合物制芳烃反应产物中含氧化合物进行针对性的脱除,存在含氧化合物导致后续单元中烷基化催化剂、歧化催化剂和异构化催化剂中毒、催化剂寿命短的问题,本发明有针对性的解决了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含氧化合物制芳烃反应产物中含氧化合物导致后续单元催化剂中毒的问题,提供一种新的含氧化合物制芳烃反应产物的净化方法。该装置具有延长后续单元催化剂寿命,简化工艺流程,降低设备投资的优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含氧化合物制芳烃反应产物的净化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在含氧化合物转化反应器中使含有含氧化合物的原料与含氧化合物转化催化剂接触,获得含氧化合物转化产物;2)在分离系统I中对含氧化合物转化产物进行处理,获得水、氢气、轻质烃类和碳六及以上烃类;3)在加氢脱氧反应器中使碳六及以上烃类与加氢脱氧催化剂接触,获得加氢脱氧产物;4)在分离系统II中对加氢脱氧产物进行处理,获得含氢气体和净化的碳六及以上烃类。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上海石油化工研究院,未经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上海石油化工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69020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催化异构化反应的方法
- 下一篇:精制2,6-二异丙基萘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