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数据聚类方法和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510690402.3 | 申请日: | 2015-10-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6610977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26 |
发明(设计)人: | 兰红云 | 申请(专利权)人: | 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16/35 | 分类号: | G06F16/35 |
代理公司: | 北京鸿德海业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12 | 代理人: | 孟繁琦 |
地址: | 英属开曼群岛大开***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数据 方法 装置 | ||
1.一种数据聚类的方法,应用于用户分类,由计算机或处理器执行,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
获取待聚类的数据点集合;
逐一将各数据点作为当前数据点执行以下聚类处理,得到各类别:
判断是否当前已聚类的数据点中已经存在所述数据点集合中距离当前数据点最近的数据点,如果是,则将当前数据点归入所述距离当前数据点最近的数据点所在的类别;否则,将当前数据点单独作为一个类别,结束对当前数据点的聚类处理;
其中所述数据点为用户数据点,数据点之间的距离为各用户数据点对应的特征向量的距离,所述用户数据点对应的特征向量包括针对用户提取的用户属性和/或行为特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将当前数据点归入所述距离当前数据点最近的数据点所在的类别之前,进一步包括:
判断所述距离当前数据点最近的数据点与当前数据点是否满足突变条件,如果否,则继续执行所述将当前数据点归入所述距离当前数据点最近的数据点所在的类别的步骤;如果是,则将当前数据点单独作为一个类别,结束对当前数据点的聚类处理。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突变条件包括:
Rx-y大于或等于突变距离;或者,
Rx-y>Ry-z并且Rx-y大于或等于突变距离;
其中,Rx-y为当前数据点x与距离当前数据点x最近的数据点y之间的距离,Ry-z为数据点y与距离数据点y最近的数据点z之间的距离。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突变距离包括:
预设的经验值;或者,
所述数据点集合中在预设排次的数据点距离基准点的距离;或者,
所述当前数据点距离基准点的距离乘以预设比例值得到的距离。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设排次包括在十分之一处的排次;
所述预设比例值为十分之一。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聚类处理之后,还包括:分别对各类别进行两两的合并判别,如果判别出两个类别需要进行合并,则将两个类别合并成一个类别,合并后得到的类别继续参与所述对各类别进行两两的合并判别的处理。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合并判别包括:
判断是否如果是,则将类别a和类别b合并成一个类别;或者,
判断是否并且如果是,则将类别a和类别b合并成一个类别;或者,
判断是否并且如果是,则将类别a和类别b合并成一个类别;
其中,所述Ra-b为类别a和类别b之间数据点的最近距离,Sa为类别a中距离类别b最近的数据点与基准点之间的距离,Sb为类别b中距离类别a最近的数据点与基准点之间的距离,max(Sa,Sb)为Sa和Sb中的最大值,h1和h2分别为类别a的中心点距离基准点的距离和类别b的中心点距离基准点的距离,max(h1,h2)为h1和h2中的最大值,k为类别a和类别b中中心点距离基准点近的类别的直径,m为类别a和类别b中中心点距离基准点远的类别中,各数据点与距离其最近的数据点之间的距离平均值,θ1、θ2和θ3分别取试验值。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θ1、θ2和θ3分别取0.1、0.8和0.8。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未经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690402.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POI标注方法及装置
- 下一篇:一种电气设备符号库的实现方法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数据系统、接收设备和数据读取方法
- 数据记录方法、数据记录装置、数据记录媒体、数据重播方法和数据重播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发送系统、数据发送装置以及数据结构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及数据系统
- 数据嵌入装置、数据嵌入方法、数据提取装置及数据提取方法
- 数据管理装置、数据编辑装置、数据阅览装置、数据管理方法、数据编辑方法以及数据阅览方法
- 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设备、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方法
- 数据发送装置、数据接收装置、数据收发系统、数据发送方法、数据接收方法和数据收发方法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