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道路交通监控雷达及其实现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510691196.8 | 申请日: | 2015-10-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5301591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2-03 |
发明(设计)人: | 王海涛;陈潜;王磊磊;代孝森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无线电设备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01S13/91 | 分类号: | G01S13/91;G01S13/92 |
代理公司: | 上海信好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49 | 代理人: | 张妍;包姝晴 |
地址: | 200090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道路交通 监控 雷达 及其 实现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道路交通监控雷达及其实现方法,特别涉及一种基于FMSK体制的道路交通监控雷达装置及其实现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中国的公路交通交通取得了飞速的发展,汽车的产量和保有量连年创新历史新高,所以道路交通的管理和科学的引导变得尤其重要,智能交通的概念也提上议事日程。面对交通日益严重的问题,传统的解决方式越来越显示出其局限性,而融入了信息技术的智能交通新领域,则逐步开始被全世界关注并大力发展建设;实践证明,智能交通系统将会成为未来交通的发展方向,这一交通领域的变革也将逐步改变现行交通带来的诸多问题。
雷达在智能交通中将发挥重要作用。车辆类型千差万别,车辆行驶的速度变化范围很大。道路多样,路况复杂,车辆种类繁多,使用情况多种多样。现在广泛使用的是连续波多普勒雷达,其由天线、射频电路收发系统、模数转换模块、数字信号处理模块组成。天线用于向目标物发射信号,并接收目标物的反射信号;射频电路收发系统用于将所述天线的发射信号和接收信号混频;所述模数转换模块用于将所述混频后的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对目标回波信号进行傅里叶变换,获得目标回波信号的频谱信号,从而得到目标物的实际速度。
传统的交通测速雷达只测量车辆的速度信息,雷达只能区分波束限定范围内的目标与限定范围外的目标,当雷达波束限定范围内有大于一辆车时,不能把速度信息与车辆对应,另外由于目标的RCS(雷达散射截面)不同,与雷达距离远近不同,很容易造成雷达主波束内的小目标信号能量小于波束副瓣内大目标的能量,所以特别容易造成虚警和漏警,即雷达探测的速度信息并不能和车辆目标一一对应,这对现代交通管理和引导带来不便。
国内目前在用的交通用雷达均为连续波多普勒雷达,均采用多普勒测速的方法。
现有技术中,有一种微波测速雷达动态测量速度的方法(公布号:CN103869305A),实现了在移动中测量机动车速度的方法。一种基于角度补偿的雷达测速装置及方法(公布号:CN103885056A),在所述雷达测速装置中增加倾角传感器,并根据所述倾角传感器测得的角度修正目标物的速度,与传统的雷达测速装置相比,提高了速度测量的准确性。一种连续波测速雷达(公布号:CN104251992A),主要应用于公路交通测速领域,可实时检测每个过往车辆的真实速度。但上述的多种方法或装置都只对单目标测速。
一种公路车辆监测用窄波束测速雷达组(公布号:CN101520510),将多个雷达合理地组合在一起,解决了多个雷达协同工作的问题,但是需要多个雷达装置,增加了成本,且多目标处理能力不佳。一种单雷达多车道智能测速方法及其系统(公布号:CN104424804A),需要雷达检测车辆记录与视频检测车辆记录进行判断,确定与雷达触发相匹配的视频触发,并进而确定车辆速度;此方法增加了雷达设备及其相应的调试和标定工作,比较复杂。
一种具有车辆方向辨别功能的测速雷达系统(公布号:CN102445689A),不能识别多目标。一种高精度测速测距激光雷达系统及测速测距方法(授权公告号:CN101236253B),可以获取目标的速度和距离信息,但是多目标处理能力和全天候工作特性不佳,影响在恶劣环境下的使用。一种编码跳频测距测速方法及雷达(授权公告号:CN100370276C),,可以得到距离、速度信息,但是容易出现虚假目标和多目标处理能力。基于对称三角LFMCW雷达的高精度实时微波测速测距装置(公布号:CN103630888A),实现了对称三角LFMCW雷达对运动目标同时高精度测速和测距;但是该方法处理比较复杂,成本较高,功耗大,运算量大。
一种用于多个目标的间距和相对速度测量的方法和装置(授权公告号:CN100538395C),根据FMCW原理工作,在处理多目标问题时常采用不同斜率,利用不同的上升斜坡和下降斜坡来获得目标的距离和速度信息,在一定程序上解决了距离速度耦合问题,但是在密集车流量的情况下,其多目标分辨力、目标识别能力、及虚警率和漏警率都不能满足智能交通的需求,另外在处理多目标时也有如下不足:
一、多目标分辨率不高,密集目标时不能正确分辨;
二、计算量大,需要多个周期及多个调制斜率才能真正得到目标的距离和速度信息;
三、容易出现假目标和丢失真实目标,在不同调制斜率的距离速度组合值之间解算目标时,不能正确配对或者误配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无线电设备研究所,未经上海无线电设备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691196.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