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电池管理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510691325.3 | 申请日: | 2015-10-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6608194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5-03 |
发明(设计)人: | 刘轶君 | 申请(专利权)人: | 湘潭智联技术转移促进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L11/18 | 分类号: | B60L11/18 |
代理公司: | 上海精晟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31253 | 代理人: | 熊娴,冯子玲 |
地址: | 410000 湖南省湘潭***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池 管理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动汽车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是一种电池管理系统。
背景技术
汽车的出现已经一百多年,经历了从欧洲的手工生产到美国的自动化生产、到日本的精益生产三个阶段。汽车的出现促进了经济的发展,改善了人们的生活,但是传统汽车的使用带来了能源、环保和安全方面的问题。因此人们将目光投向了电动汽车上。现代电动汽车具有能源利用率高、能源多样化、低噪声、零排放污染物等突出的优点,成为二十一世纪的重要交通工具之一,开发前景广阔,并得到世界各国政府、汽车生产企业以及科研机构的高度重视。对电动汽车而言,电池管理系统不仅要求能够正确监测使用过程中消耗的电池能量,而且要求能够预测电池剩余的电量,电池管理系统是电动汽车关键技术之一,能够对剩余电量和功率强度进行预测,并集智能充电和安全诊断于一体。现有的电池管理系统一般采用集中式方案,由于一些采样点距离主控制板较远,导致很多采样线需要拉的很长,因此影响了采用的精度,并且给维修增加了困难。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电池管理系统,以提高采样的精度,降低维修的难度。
为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电池管理系统,包括控制单元和电池包,还包括高压采样单元、绝缘采样单元和监测单元,且监测单元、电池包、高压采样单元、绝缘采样单元通过总线和主控单元连接。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监测单元实时监测绝缘采样单元测量的电池包和高压部件的绝缘电阻值。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控制单元中包括微处理器和菊花链接口芯片。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电池包为若干个电池模组采样单元串联而成。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监测单元包括电池监控芯片,电池监控芯片包括高端接口和低端接口。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发明通过将电池采样、高压采样和绝缘采样单元分离出来,解决了现有电池管理系统中存在的整车布线繁多的难题,使得可维修性增强,并且在控制单元上设置了监控单元,有利于提高采样的精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完整地说明。
一种电池管理系统,如图1所示,该电池管理系统,包括控制单元、电池包、高压采样单元、绝缘采样单元和监测单元,且监测单元、电池包、高压采样单元、绝缘采样单元通过总线和主控单元连接。
其中,所述电池包为若干个电池模组采样单元串联而成。每个电池模组均包括多节单体电池,例如,每个电池模组均由多节单体电池通过串并联组成。
其中,所述监测单元实时监测绝缘采样单元测量的电池包和高压部件的绝缘电阻值。
其中,所述控制单元中包括微处理器和菊花链接口芯片,所述菊花链接口芯片一端同微处理器的串行外设接口连接、另一端通过信号隔离变压器同双绞线连接,用于进行来自微处理器MCU的逻辑信号同来自双绞线的差分式正&负信号之间的转换。
其中,所述监测单元包括电池监控芯片,电池监控芯片包括高端接口和低端接口,电池监控芯片的低端接口分别通过双绞线同所述菊花链接口芯片的另一端连接,所述菊花链接口芯片的另一端同双绞线的连接,以及各个电池组电压监控及均衡管理模块的电池监控芯片的高端接口、低端接口同双绞线的连接,均配置有信号隔离变压器。使用变压器实现磁耦合,变压器绕组的耦合穿越介电势垒的重要差异信息,因此不会耦合共模噪声,能避免非常大的共模噪声侵入。
其中,所述控制单元根据各个电池模组采样单元测得的对应电池模组内各节单体电池的电压值,判断各节单体电池之间是否达到电量均衡(即判断各节单体电池的电压是否具有一致性,所述一致性指的是各节单体电池之间的电压差值在预设值范围内),从而得知哪节或哪些单体电池需要进行电量均衡,并在判断电量不均衡 (即某节或某些单体电池的电压一致性偏差较大)时通过内部网络发送电量均衡命令至需要进行电量均衡的单体电池所在的电池模组对应的电池模组采样单元。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湘潭智联技术转移促进有限责任公司,未经湘潭智联技术转移促进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69132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