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热交换器有效
申请号: | 201510695218.8 | 申请日: | 2015-10-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6610151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5-07 |
发明(设计)人: | 刘玉宝;沈继红;陆向迅;徐阳 | 申请(专利权)人: | 丹佛斯微通道换热器(嘉兴)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5B39/04 | 分类号: | F25B39/04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21 | 代理人: | 张启程 |
地址: | 314300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热交换器 | ||
1.一种热交换器,所述热交换器包括:
进口管;
出口管,热交换器中的冷媒经由出口管排出;
上集流管,在所述上集流管中设置有分隔板,所述分隔板将上集流管至少分隔为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在分隔板中设置有至少一个开口,所述第一腔室和所述第二腔室通过所述开口流体连通;
下集流管,其与进口管流体连通;和
热交换部,其位于上集流管和下集流管之间,并且包括多根换热管和位于相邻换热管之间的翅片,换热管分别与上集流管的第二腔室和下集流管流体连通,
其中,所述分隔板具有一个或更多个阻挡部,所述阻挡部被设置成阻止第一腔室中的液体经由所述至少一个开口中的一个或更多个开口流入到第二腔室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一个或更多个阻挡部是从所述分隔板朝向第一腔室延伸的一个或更多个突出部,所述一个或更多个突出部分别设置在所述一个或更多个开口的周缘,所述突出部的从分隔板朝向第一腔室延伸的高度高于第一腔室中的液面或与其平齐。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一个或更多个突出部由所述分隔板的翻边结构形成,或者
所述一个或更多个突出部分别由从所述分隔板朝向第一腔室延伸的一个或更多个阻挡管形成,每个所述阻挡管的一端固定连接至所述一个或更多个开口中的一个开口以与所述开口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分隔板大致水平设置,每个所述突出部高出分隔板的高度在1mm和6mm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分隔板的至少一部分设置成在朝向出口管的方向上向第二腔室倾斜,且所述突出部越接近出口管,所述突出部的高出分隔板的高度越大。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分隔板的至少一部分沿垂直于上集液管的纵向方向的至少部分横截面总体具有倒V形状,开口相应地设置在倒V形状的顶端,并且所述阻挡部由倒V形状的倾斜部形成。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分隔板的至少一部分沿垂直于上集液管的纵向方向的至少部分横截面具有向下凹陷的形状,所述开口设置在高于所述凹陷中液体液面的位置处,所述凹陷用于收集来自第一腔室中的液体并形成所述阻挡部。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分隔板的至少一部分沿垂直于上集液管的纵向方向的至少部分横截面具有倾斜部,所述开口设置在所述倾斜部的较高的一侧或者高于所述倾斜部,所述倾斜部形成所述阻挡部。
9.根据权利要求1-8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腔室与所述出口管连接且与其流体连通。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分隔板沿上集流管的纵向方向总体呈V形或波浪形截面,在对应于V形或波浪形的谷底位置设置出口管。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在上集流管内邻近出口管的位置设置有与第一腔室流体连通的收集腔室,使得冷凝在分隔板上的液体被收集在所述收集腔室内并通过出口管排出。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热交换器是下进下出的两回路热交换器,仅在分隔板的与处于循环回路上游的第一回路对应的第一区段内设置所述阻挡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丹佛斯微通道换热器(嘉兴)有限公司,未经丹佛斯微通道换热器(嘉兴)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695218.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矿井低温热能综合利用系统
- 下一篇:一种机械加工冷却移动辅助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