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特异识别肿瘤细胞的受体蛋白、T淋巴细胞及NK细胞有效
申请号: | 201510695587.7 | 申请日: | 2015-10-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5132445B | 公开(公告)日: | 2018-10-02 |
发明(设计)人: | 黄庆生;卓凡清 | 申请(专利权)人: | 马健颖 |
主分类号: | C12N15/62 | 分类号: | C12N15/62;C07K19/00;C12N5/10;C12N15/867;C07K16/30;C12N15/06;C12N5/2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00000 天津市***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特异 识别 肿瘤 细胞 受体 蛋白 淋巴细胞 nk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特异识别肿瘤细胞的受体蛋白,所述受体蛋白的氨基酸序列是SEQ ID NO:1。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特异识别肿瘤细胞的T淋巴细胞和NK细胞,两种表达氨基酸序列均为SEQ ID NO:1的受体蛋白。本发明经过大量的实验数据,筛选到一种特异性识别肿瘤细胞的受体蛋白,该受体蛋白的编码序列构建在CAR‑T或CAR‑NK的表达载体上,得到T淋巴细胞和NK细胞。在CAR‑T和CAR‑NK的细胞免疫治疗中,可以显著提高T淋巴细胞杀伤肿瘤活性(~40%)以及NK细胞杀伤肿瘤活性(~50%)。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生物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特异识别肿瘤细胞的受体蛋白、T淋巴细胞及NK细胞。
背景技术 肿瘤的免疫细胞治疗是肿瘤研究领域的前沿和热点,从利用抗体为导向的靶向治疗到以活化免疫细胞为效应细胞的过继免疫治疗,在肿瘤的免疫治疗上都取得了一定的理论和实践的积累。但从总体上看,迄今为止,免疫治疗效果仍不能达到彻底清除体内肿瘤细胞的目的。导致免疫治疗效果欠佳主要的原因之一就是免疫效应细胞缺乏特异识别肿瘤细胞的靶向性。因此,将抗体的导向作用与免疫细胞的杀伤作用相结合,是肿瘤过继免疫治疗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
近年来,一种称为CAR-T(chimeric antigen receptor T cell,CAR-T)和CAR-NK(chimeric antigen receptor NK cell,CAR-NK)的免疫治疗正是这种研究所取得的重要成果。以CAR-T为例,其机理就是从患者自身血液收集T细胞,对T细胞进行基因工程处理,使T细胞表面表达出能够识别特异性肿瘤抗原的特殊受体,这种受体被称为嵌合抗原受体(chimeric antigen receptor,CAR),同时在受体的胞内段加上引起T细胞活化的信号传递区域。CAR是一种蛋白质受体,可使T细胞识别肿瘤细胞表面的特定蛋白质(抗原),表达CAR的T细胞可识别并结合肿瘤抗原,进而攻击肿瘤细胞。这种表达CAR的T细胞被称为CAR-T。经过设计的CAR-T细胞可在实验室培养生长,达到数十亿之多将扩增后的CAR-T细胞注入到患者体内,注入之后的T细胞也会在患者体内增殖,并杀死具有相应特异性抗原的肿瘤细胞。
以识别CD19抗原受体为靶向的CAR-T治疗在B淋巴细胞瘤治疗中取得了显著疗效,并且正在尝试用于实体瘤。虽然CAR-T的这些初步结果令人鼓舞,但是CAR-T细胞的关键在于其识别肿瘤的特异性受体。在实体瘤的CAR-T治疗上能否取得突破性的进展将主要取决于受体的特异性。
本发明经过大量的前期验证和比较,筛选到了一种具有特异识别肿瘤细胞的受体蛋白,该受体蛋白的发现有望可以为进一步拓宽CAR-T以及CAR-NK在实体肿瘤中的应用打下坚实的基础。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提高CAR-T和CAR-NK在实体瘤中的杀瘤活性的受体蛋白、T淋巴细胞及NK细胞。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特异识别肿瘤细胞的受体蛋白,所述受体蛋白的氨基酸序列是:SEQ ID NO:1。
进一步,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特异识别肿瘤细胞的T淋巴细胞,其表达氨基酸序列为SEQ ID NO:1的受体蛋白。
进一步,本发明所述的一种特异识别肿瘤细胞的T淋巴细胞,其由氨基酸序列为SEQ ID NO:1的受体蛋白的编码序列构建在CAR-T的表达载体上,通过慢病毒包装系统,制备假病毒颗粒,进行转染即可。
进一步,本发明还公开一种特异识别肿瘤细胞的NK细胞,其表达氨基酸序列为SEQID NO:1的受体蛋白。
进一步,本发明所述的一种特异识别肿瘤细胞的NK细胞,其由氨基酸序列为SEQID NO:1的受体蛋白的编码序列构建在CAR-NK的表达载体上,通过慢病毒包装系统,制备假病毒颗粒,进行转染即可。
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特异识别肿瘤细胞的受体蛋白的制备方法,所述制备方法包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马健颖,未经马健颖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69558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