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车辆用保持部件在审
申请号: | 201510695753.3 | 申请日: | 2015-10-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5546218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5-04 |
发明(设计)人: | 宫本龙二;平川胜也;浅井理;秋江优介 | 申请(专利权)人: | 大和化成工业株式会社;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F16L3/10 | 分类号: | F16L3/10 |
代理公司: | 北京聿宏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72 | 代理人: | 吴大建;刘华联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车辆 保持 部件 | ||
1.一种车辆用保持部件,具有固定安装在车体上的安装件的固定部和可装 卸地保持规定构件的保持部,其特征在于,
所述固定部,具有安装件收容部,其将所述安装件从下侧开口向上方进行收 容;弹性部,其在上侧设有朝向内侧突出在所述安装件收容部内的卡合爪部,所 述卡合爪部被从所述下侧开口向上方进入的所述安装件从下方按压,通过利用该 按压,以下侧为起点发生弹性变形,从而允许该安装件进一步向上方进入,同时, 该安装件进一步向上方进入,在该安装件的卡合孔部到达至所述卡合爪部的位置 时,在使该卡合爪部进入到该卡合孔部内的形态下弹性恢复,并以已进入的该卡 合爪部抵接在该卡合孔部的内周上表面的形态,形成阻止该安装件向下方脱出的 第一卡合状态,同时,
所述保持部,具有:上侧保持部,其位于所述规定构件的上侧;下侧保持部, 其位于所述规定构件的下侧;卡合部,其设在所述上侧保持部上;卡合承受部, 其设在所述下侧保持部上,与所述卡合部相卡合,形成组装了所述上侧保持部和 所述下侧保持部的第二卡合状态;按压部,其在所述第二卡合状态下将成为所述 第一卡合状态的所述安装件向下方按压,将所述卡合爪部保持在对所述卡合孔部 内的所述内周上表面的抵接状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用保持部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卡合承受部,设在与所述安装件收容部邻接的所述下侧保持部的卡合收 容部的内部,与从所述卡合收容部的上侧开口向下方所收容的所述卡合部相卡 合,并形成所述第二卡合状态,
所述按压部,设在所述卡合部上,随着变为所述第二卡合状态将处于所述第 一卡合状态中的所述安装件向下方按压。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用保持部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安装件收容部和所述卡合收容部彼此的内部空间相连通,构成为所述安 装件收容部的壁部的所述弹性部位于与所述安装件的进入方向的正交方向的第 一侧上,与所述卡合部相卡合的所述卡合收容部的壁部位于第二侧上。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用保持部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安装件收容部和所述卡合收容部彼此的内部空间相连通,构成为所述安 装件收容部的壁部的所述弹性部位于与所述安装件的进入方向的正交方向的第 一侧上,形成所述卡合承受部的所述卡合收容部的壁部位于与该弹性部相对的第 二侧上,
所述按压部,以从已进入到所述卡合收容部的所述卡合部向所述安装件收容 部延伸的方式从所述卡合部突出形成。
5.根据权利要求3或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辆用保持部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按压部,是从所述卡合部的下端向与所述弹性部的所述卡合爪部的突出 方向反方向地向斜上方延伸的弹性片,在所述第二卡合状态中通过将成为所述第 一卡合状态的所述安装件向下方按压,发生前端侧被推向所述卡合爪部的突出方 向的弹性变形。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用保持部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按压部,设在所述上侧保持部上的与所述卡合部不同的其他位置上,在 变为所述第二卡合状态时,从所述安装件收容部的上侧开口向下方进入,在成为 所述第二卡合状态时将成为所述第一卡合状态的所述安装件向下方按压。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车辆用保持部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按压部,具有:突出基端部,其从形成所述上侧保持部的上表面的上表 面部向该上表面的扩展方向一方突出,且在该上表面内具有在与该突出方向相正 交的宽度方向的两端侧上、将所述上表面部以与所述突出方向反方向地切入的切 入部;和突出前端部,其在该突出基端部的前端向下方延伸,在成为所述第二卡 合状态时,该突出前端部将成为所述第一卡合状态的所述安装件向下方按压。
8.根据权利要求6或权利要求7所述的车辆用保持部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卡合部至少形成两个以上,
所述按压部,形成在这些两个以上的所述卡合部中邻接的两个之间。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用保持部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上侧保持部和所述下侧保持部通过铰链部相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用保持部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上侧保持部和所述下侧保持部以分体的方式形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和化成工业株式会社;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未经大和化成工业株式会社;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695753.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便于捆束管线的线卡
- 下一篇:一种流量自调节阀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