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D‑二聚体定量检测的磁微粒化学发光微流控芯片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510695785.3 申请日: 2015-10-26
公开(公告)号: CN105597846B 公开(公告)日: 2017-11-28
发明(设计)人: 范玉霞;李泉 申请(专利权)人: 深圳华迈兴微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主分类号: B01L3/00 分类号: B01L3/00;G01N33/543
代理公司: 暂无信息 代理人: 暂无信息
地址: 518055 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西丽茶光路*** 国省代码: 广东;44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二聚体 定量 检测 微粒 化学 发光 微流控 芯片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免疫体外诊断领域,具体涉及一种D-二聚体定量检测的磁微粒化学发光微流控芯片,能够在短时间内实现对生物样品中D-二聚体的定量检测,具有操作简单,灵敏度高,低成本等特点。

技术背景

纤维蛋白溶解系统(fibrinolysis system)是人体最重要的抗凝系统,由4种主要部分组成:纤溶酶原(plasmingen)、纤溶酶原激活剂(plasmingen activator,如t-PA,u-PA)、纤溶酶(plasmin)、纤溶酶抑制物(plasmin activator inhibitor,PAI-1,antiplasmin)。当纤维蛋白凝结块(fibrin clot)形成时,在tPA的存在下,纤溶酶原激活转化为纤溶酶,纤维蛋白溶解过程开始,纤溶酶降解纤维蛋白凝结块形成各种可溶片段,形成纤维蛋白产物(FDP),FDP由下列物质:X-寡聚体(X-oligomer)、D-二聚体(D-Dimer)、中间片段(Intermediate fragments)、片段E(Fragment E)组成。其中,X-寡聚体和D-聚体均含D-二聚体单位。

纤溶蛋白降解产物中,唯D-二聚体交联碎片可反映血栓形成后的溶栓活性。只要机体血管内有活化的血栓形成及纤维溶解活动,D-二聚体就会升高。在生理状态下,人体正常D-二聚体的水平一般在200μg/L以下,机体保持着凝血与纤溶动态平衡,以保证纤维蛋白及时形成和及时清除。心肌梗死、脑梗死、肺栓塞、静脉血栓形成、手术、肿瘤、弥漫性血管内凝血、感染及组织坏死等均可导致D-二聚体升高。因此,理论上,D-二聚体的定量检测可反映药物的溶栓效果、也可用于诊断、筛选新形成的血栓。

目前,用于D-二聚体的定量检测方法中应用较多的主要为: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乳胶颗粒凝集法(LATEX)、免疫过滤胶体金染色法、双抗体RBC凝集法和放免法等。临床最常用是:ELISA、LATEX和免疫过滤胶体金染色法,其中LATEX法测定速度快,但敏感度不如ELISA法;ELISA法敏感度高,但检测时耗时较长。中国专利(201110051367.2)公开了一种D-二聚体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试剂盒及其制备方法,该试剂盒由下述成分组成:1)D-二聚体校准品;2)D-二聚体单克隆抗体包被的微孔板;3)铕元素标记的另一株D-二聚体单克隆抗体;4)洗涤液;5)增强液;6)分析缓冲液。该试剂盒采用铕元素标记抗体,铕元素属于镧系稀土金属元素,价格比较昂贵,且铕荧光寿命1ms,在水中不稳定,需要额外添加增强剂才能获得稳定的荧光。

近年来,生物分析技术领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出现了很多重要的研究方向。微流控芯片分析技术是其中最活跃的一支,在科研和实际应用领域都获得了广泛的重视。微流控芯片作为一种新型的分析检测平台,具有高通量、集成化、便携式、易操作、低成本等优点,已经在众多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尤其是在免疫分析领域已崭露头角。

表面功能化的磁性微球作为固相载体,可以用来有效地捕获核酸、蛋白分子、病毒颗粒甚至细胞,已经被广泛地应用于各种生化指标的临床诊断等领域。而微流控芯片系统具有快速、高效、集成化等特点,两者相结合,将成为一种新型的高性能检测方法,以解决当前检测方法中存在的灵敏度低,检测过程复杂,难以实现微量样本检测的问题,有望进一步推动临床检测仪器向便携化和微型化发展。

免疫磁珠的生物微流控芯片是将磁颗粒技术,免疫分析集成到微流控芯片上的一种分析检测方法,目前这种综合性的检测方法的主要难点表现为:1)液体在芯片内部微流动的智能控制,目前常采用的方法是在芯片内部设置多个微泵和微阀,使得微流控体系变得更加复杂化;2)反应体系的混合不充分,导致反应不充分;3)集成化程度不高,导致非特异性背景高。

发明内容

为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旨在提出一种D-二聚体定量检测的磁微粒化学发光微流控芯片,检验人员只需经过简单操作,即可在15分钟内实现样品中D-二聚体浓度的定量检测。检测结果灵敏度高,准确可靠,重复性好。

本发明所述一种D-二聚体定量检测的磁微粒化学发光微流控芯片,所述微流控芯片结构主要包括盖片(1)和底片(11);其中盖片(1)上的加样口(2),样本液流通道(6),第一生物标记物存储池(4),微混合器(7),过渡区(10)依次连接;底片(11)上的过滤器(12),反应池(13),清洗池(14),检测池(15),溶液释放通道(18)依次连接,底片(11)上的检测池(15)通过溶液释放通道(18)与清洗液存储池(16)和发光液存储池(17)连接;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华迈兴微医疗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华迈兴微医疗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69578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