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保护汽车乘员颈部安全的主动头枕的使用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510695831.X | 申请日: | 2015-10-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5346417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2-24 |
发明(设计)人: | 刘力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云科新能汽车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N2/48 | 分类号: | B60N2/4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10000 四川省成都市***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保护 汽车 乘员 颈部 安全 主动 使用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智能化汽车主动安全系统,具体是指一种保护汽车乘员颈部安全的主动头枕的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交通事故的形态分为正面碰撞、侧面碰撞、追尾碰撞以及行人碰撞。其中追尾碰撞因其无法预测性而导致其发生概率偏高。因此,在汽车安全研究中,在规划汽车乘员的保护策略时针对上述形态中的追尾碰撞,虽然造成乘车人员致命伤害和车体的严重变形均相对较小,但仍会对前车乘员造成颈部挥鞭伤。
现有技术中颈部保护以座椅系统为主,保护原理是通过座椅系统的靠背和头枕限制在追尾碰撞时头部相对与上躯干向后的运动,进而减小挥鞭伤的风险。市场上常见的主动头枕一般为纯机械结构,主要有两种,一是靠乘员与座椅的相对运动推动和头枕相连的连杆机构,进而推动头枕靠近乘员的头部,如SAAB主动头枕,在碰撞过程中,乘员由于惯性向后压迫座椅,通过空间连杆机构启动头枕,但是该技术方案存在较大的缺陷,即在利用碰撞的能量启动头枕机构时,头枕机构的响应时间长,即在头枕起到作用之前,挥鞭伤就已经发生;二是靠碰撞能量触发头枕,由弹簧驱动,头枕机构虽然运动可逆,但不能自行收拢,需要外部施加作用力以使其复位,操作麻烦,无法使用与智能化的主动安全系统。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保护汽车乘员颈部安全的主动头枕的使用方法,实现对追尾碰撞的提前预判,及时启动对乘员颈部进行保护的机制,进而避免挥鞭伤的发生。
本发明的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保护汽车乘员颈部安全的主动头枕的使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先将气缸电连接的控制模块直接和汽车主动安全系统连通;
B当位于汽车后方的车辆与本车的距离处于一个危险值范围内时,控制模块直接将命令传输至气缸,气缸的输出端伸张,带动头板向前移动,使得头枕的支撑部分向乘员头部靠近,进而实现提前限制在追尾碰撞时头部相对与上躯干向后的运动,避免碰撞发生时气缸的启动不及时而导致的挥鞭伤发生;
C当位于汽车后方的车辆与本车的间距处于一个安全值范围内时,控制模块直接控制气缸回缩,即气缸输出端带动头板向后移动,进而使得乘员的头部以及头枕的支撑部分复位,无需手动操作,实现头枕防护与汽车安全系统的同步;
上述步骤中包括固定在头枕内的气缸、与气缸电连接的控制模块以及与头板两端连接且横截面为U形的框体,所述框体滑动设置在头枕内,在所述框体的开放端设置有头板,所述头板与气缸的输出端连接,在与输出端相对的气缸端部上安装有调节杆,还包括两个连杆,所述连杆的一端与调节杆铰接,连杆的另一端安装有活动块,在框体正对调节杆的内侧壁上开有两个与活动块相配合的梯形槽。
本发明工作时,气缸固定在头枕内部,而与输出端相对的另一端端部上安装调节杆,两个连杆与调节杆铰接,而活动块滑动设置在梯形槽内,即能在气缸输出端伸出时,头板带动框体一并向前移动,能够保证头板在受到冲击后,框体可为头板以及头枕的支撑部分提供有力支撑,在增大头板受力部分的承力范围的同时,防止头板或是气缸的输出端因受力集中出现损伤。其中,两个活动块与梯形槽之间的配合,可直接限定框体以及头板的前后移动位移大小,即当活动块移动至活动槽的极限位置时,头板的前进或是后退的位移达到最大化,即保证气缸输出端的移动位移固定,避免头板的伸出位移过大而降低乘员颈部防护的效果,同时减少头板在复位时不彻底而造成乘员的驾驶或是乘车舒适度降低。
进一步地,在所述调节杆末端安装有弹簧,所述弹簧与框体正对调节杆一侧的内壁连接。头板或是框体在移动至其自身的极限位置时会产生一定冲击,该冲击效果会直接体现在连杆或是活动块与活动槽之间,严重时会直接导致连杆或是活动块受损,因此,安装在调节杆与框体侧壁之间的弹簧可保证头板或是框体在移动至接近其极限位置时将其自身的冲击力缓冲一部分,使得头板的移动速度相对平缓而不会出现骤然加速或是减速的情况,实现延长头枕使用寿命的目的。
进一步地,所述弹簧为扭转弹簧。作为优选,在气缸输出端回缩过程中,头板与框体的移动较为缓慢,但同时会出现沿气缸输出端径向方向上的小幅摆动,则本发明选用扭转弹簧,可承受在其径向或是偏离径向方向上的作用应力,在框体间断出现摆动的状态下对其产生缓冲作用,同时保证其稳定性能。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的优点和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云科新能汽车技术有限公司,未经成都云科新能汽车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695831.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双轴取向聚酯膜和磁记录介质
- 下一篇:用于玩偶的可重构的衣服用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