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连铸机中间包快换水口的控制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510695960.9 | 申请日: | 2015-10-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5268937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1-27 |
发明(设计)人: | 肖华生;杨春宝;刘峰;江俊敏;王胜东;王宝动;刘占峰;陈东旭;李峰;王保生 | 申请(专利权)人: | 首钢京唐钢铁联合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B22D11/18 | 分类号: | B22D11/18 |
代理公司: | 北京华沛德权律师事务所 11302 | 代理人: | 刘杰 |
地址: | 063200***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连铸机 中间 包快换 水口 控制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冶金工业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连铸机中间包快换水口的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连铸机中间包水口快换工艺是近期发展的一项新技术,是延长单浇次浇铸炉数、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的重要方法之一。
但是,目前的连铸机水口快换工作过分依赖于人工操作,其操作方法导致生产效率较低且板坯质量较低,主要体现在:(1)主控工人工调整铸机拉速及间隔时间以达到控制接痕位置的目的,接痕位置精确控制困难、不准确,板坯质量不满足生产要求;(2)浇钢工手动进行塞棒关闭操作,力度控制偏差较大,易造成塞棒受损或板间滋钢事故;(3)浇钢工手动进行塞棒打开操作,个人操作因素差异大,液面波动大,板坯卷渣缺陷严重;(4)过多的人工操作造成主控工、浇钢工任务繁重,劳动效率降低。
因此,现有技术中连铸机水口更换工作存在过分依赖于人工操作而导致生产效率较低且板坯质量较低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通过提供一种连铸机中间包快换水口的控制方法,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连铸机水口更换工作存在过分依赖于人工操作而导致生产效率较低且板坯质量较低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连铸机中间包快换水口的控制方法,包括:
确定连铸机在浇铸板坯过程中的第一板坯拉速;
将所述第一板坯拉速按照0.05-0.3m/min2的加速度降低至第二板坯拉速,所述第二板坯拉速与所述板坯的断面宽度相关,其中,所述第一板坯拉速大于所述第二板坯拉速;
将中间包的塞棒的开度调整为第一开度,使得结晶器液位由第一液位按照0.1-0.2m/min的速度上涨至第二液位,所述第二液位与所述第一液位之间的差值为15-30mm;
保持所述第二板坯拉速持续预设时间段;
在所述板坯在经过所述预设时间段后处于换水口接痕位置时,关闭所述塞棒,并进行中间包水口的更换;
在所述中间包水口更换成功后,将所述塞棒的开度调整为所述第一开度;
确定所述结晶器液位上涨至所述第二液位;
将所述第二板坯拉速按照0.05-0.3m/min2的加速度升高为所述第一板坯拉速。
可选地,所述第二板坯拉速与所述板坯的断面宽度相关,具体包括:
在所述板坯的断面高度为247mm时,在所述断面宽度小于等于1400mm时,所述第二板坯拉速为0.65-0.75m/min,在所述断面宽度大于1400mm且小于1800mm时,所述第二板坯拉速为0.55-0.65m/min,在所述断面宽度大于等于1800mm时,所述第二板坯拉速为0.45-0.55m/min。
可选地,在所述板坯的断面高度为247mm时,所述保持所述第二板坯拉速持续预设时间段,具体为:
保持所述第二板坯拉速持续19-25s。
可选地,所述确定所述结晶器液位上涨至所述第二液位,具体为:
通过比例-积分-微分PID控制器,确定所述结晶器液位上涨至所述第二液位。
本发明实施例中的一个或者多个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或者优点:
由于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连铸机中间包快换水口的控制方法根据第一板坯拉速与第二板坯拉速差值,精准计算出板坯接痕位置,同时实现了结晶器液面平稳控制,大大提高了板坯质量,同时降低了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提高了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连铸机中间包快换水口的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实施例通过提供一种连铸机中间包快换水口的控制方法,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连铸机水口更换工作存在过分依赖于人工操作而导致生产效率较低且板坯质量较低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连铸机中间包快换水口的控制方法,请参考图1,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连铸机中间包快换水口的控制方法的流程图,如图1所示,该方法包括:
S1:确定连铸机在浇铸板坯过程中的第一板坯拉速;
S2:将第一板坯拉速按照0.05-0.3m/min2的加速度降低至第二板坯拉速,第二板坯拉速与板坯的断面宽度相关,其中,第一板坯拉速大于第二板坯拉速;在本实施例中,将第一板坯拉速按照0.2m/min2的加速度降低至第二板坯拉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首钢京唐钢铁联合有限责任公司,未经首钢京唐钢铁联合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695960.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