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电网需求侧响应资源频率响应能力评估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510696027.3 | 申请日: | 2015-10-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5305489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2-03 |
发明(设计)人: | 穆云飞;孟健;贾宏杰;余晓丹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大学 |
主分类号: | H02J3/38 | 分类号: | H02J3/38;H02J3/02 |
代理公司: | 天津市北洋有限责任专利代理事务所 12201 | 代理人: | 程毓英 |
地址: | 300072***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网 需求 响应 资源 频率响应 能力 评估 方法 | ||
1.一种电网需求侧响应资源频率响应能力评估方法,该评估方法适用的控制方法为:
步骤1:识别当前时刻停靠电动汽车数量,并设置停靠车辆用户需求参数:
设置电动汽车充电初始时间(ts);电动汽车预计出行时间(te);电动汽车充电目标值(SoCtarget);
步骤2:识别停靠电动汽车充放电控制参数:
识别车载电池实时荷电状态(SoC(t));以防止过度放电为目标的最小荷电状态(SoCmin);
以防止过度充电为目标的最小荷电状态(SoCmax);车载电池可接受最大充电功率(Pmax);车载电池容量(E);
步骤3:计算每台停靠电动汽车初始充电功率
步骤4:识别电力系统实时频率(f),计算系统实时频率偏差(Δf);
步骤5:对每辆可控电动汽车构建充放电可行域,确定电动汽车充放电曲线位置;
根据ts,te,SoCmin,SoCmax,SoCtarget,Pmax构建电动汽车充放电可行域,根据当前时间、当前充放电功率以及当前SoC值,确定充放电曲线位置;
位于上边界的判断条件为SoC(t)=SoCmax;
位于下边界的判断条件为SoC(t)=SoCmin;
位于强制充电边界的判断条件为
若SoCmin<SoC(t)<SoCmax,且
步骤6:对每辆可控电动汽车构建强制充电区和下垂控制区,确定充电功率;
第一步,判断系统频率状态;
第二步,根据系统频率状态构建强制充电区和下垂控制区,包括两种情形:
1)系统频率偏高即Δf≥0时,
将充放电可行域划分为下垂控制区和强制充电区;利用直角坐标系描述充放电可行域,横轴为时间,纵轴为车载电池SoC值;首先设定可控系数α,将强制充电边界向左平移β=α×|Δf|,充放电可行域位于平移后与平移前边界之间的区域为强制充电区;确定强制充电区后,将充放电可行域内其余部分确定为下垂控制区;可变参数的选取区间为α∈[2000s/Hz,4000s/Hz],为了达到最好的控制效果,可选取α=4000s/Hz;
2)当系统频率偏低时(Δf≤0),充放电可行域均为下垂控制区;
第三步,确定是否进行强制充电,包括以下情形:
1)若电动汽车充放电曲线位于强制充电区内,则设置电动汽车充电功率为Pmax;
2)若电动汽车充放电曲线位于强制充电边界上,则设置电动汽车充电功率为Pmax;
第四步,若不需强制充电,计算下垂控制充放电功率P’,包括以下情形:
设置k+和k-数值,确定电动汽车充放电功率,其中,k+为系统频率增加时用户增加充电功率的参与度,k-为系统频率降低时用户减少充电功率或增大反供电功率的参与度;参数的选取区间为k+∈[5kW/Hz,10kW/Hz],k-∈[5kW/Hz,10kW/Hz];
1)设定阈值Δfdb,若Δf∈[-Δfdb,Δfdb],则P’=P0;
2)若Δf>Δfdb,则P’=P0+k+×Δf;若P’>Pmax,则P’=Pmax;
3)若Δf<Δfdb,则P’=P0+k-×Δf;若P’<Pmin,则P’=Pmin;
第五步,设置电动汽车充放电功率P,包括以下情形:
1)若电动汽车充放电曲线位于下边界,则设置电动汽车充电功率包括以下情形:
①若P’>0,则P=P’;
②若P’≤0,则P=0;
2)若电动汽车充放电曲线位于上边界,则设置电动汽车充电功率包括以下情形:
①若P’<0,则P=P’;
②若P’≥0,则P=0;
3)若电动汽车充放电曲线位于下垂控制区,则P=P’;
此种控制方法的评估方法如下:
(1)将电动汽车的状态分为四种:双向可控状态,充电可控状态,反供电可控状态,不可控状态,处于双向可控状态的电动汽车可以调节充放电功率;处于充电可控状态的电动汽车可以调节充电功率,而不能进行反供电;处于反供电可控状态的电动汽车可以调节反供电功率,而不能进行充电;处于不可控状态的电动汽车的充放电功率不可控;
(2)确定各辆电动汽车的状态,若电动汽车充放电曲线位于充放电可行域内,则处于双向可控状态;若电动汽车充放电曲线位于上边界,则处于反供电可控状态;若电动汽车充放电曲线位于下边界,则处于充电可控状态;若电动汽车处于非停靠状态或其充放电曲线位于强制充电边界,则处于不可控状态;
(3)根据每辆电动汽车的状态将其分为四个群,双向可控群,充电可控群,反供电可控群和不可控群;
(4)根据动态分群结果评估电动汽车频率响应能力,包括以下步骤:
计算电动汽车负荷的充放电功率和其上下边界;
对于属于双向可控群的电动汽车,其功率上边界为Pmax,功率下边界为Pmin;对于属于充电可控群的电动汽车,其功率上边界为Pmax,功率下边界为0;对于属于反供电可控群的电动汽车,其功率上边界为0,功率下边界为Pmin;对于属于不可控群的电动汽车,其功率上、下边界均为实际充放电功率;
电动汽车负荷充放电功率及其上下边界计算方式为:
其中,P充放电为电动汽车负荷充放电功率;P上边界、P下边界分别为电动汽车负荷充放电功率的上边界、下边界;Pi为第i辆电动汽车的充放电功率;Pi_max、Pi_min分别为第i辆电动汽车的充放电功率的上边界、下边界;N为电动汽车总数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大学,未经天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696027.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分布式光伏发电并网配电箱
- 下一篇:基于B/S架构的分布式电源并网监控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