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金荞麦种植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510696447.1 | 申请日: | 2015-10-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5165380A | 公开(公告)日: | 2015-12-23 |
发明(设计)人: | 邓娜;邓绍国 | 申请(专利权)人: | 龙山县恒龙中药业拓展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G1/00 | 分类号: | A01G1/00;A01C21/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16800 湖南省湘西土家族***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金荞麦 种植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金荞麦种植方法。
背景技术
金荞麦为蓼科植物,根茎入药,为我国重要的传统中药材。金荞麦别名苦荞麦、荞麦当归、荞麦三七、金锁银开、贼骨头、铁拳头、土茯苓、野南荞等。江西、江苏、浙江称为金锁银开,河南、广东名为荞麦三七,在江西还叫作铁掌头、苦荞头。其性凉,味辛、苦,有清热解毒、活血化瘀、健脾利湿的作用。药典一部(2005)收录具有清热解毒,排脓祛瘀等功效。
金荞麦的块根活性提取物主要为类黄酮次生代谢产物,含有一类原花色素苷的缩合性单宁混合物,剧中华本草(1999),具有显著的抗癌、抑制肿瘤细胞侵袭和转移,以及抗菌消炎等重要作用,是多种重要的抗癌药物和癌预防药物(如复方金荞麦颗粒、金荞麦片、威麦宁胶囊等)的主要成分。
金荞麦是一种具有抗癌活性的药用植物,其抗瘤谱较广泛,能干预肿瘤细胞侵袭及转移扩散,民间多口服其根茎,以其活血化瘀、清热解毒、祛邪扶正的功效,获得了较好治疗效果。1999年8月4日国务院批准了《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资源(第一批)》,金荞麦被列为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保护级别为Ⅱ级。随着市场需求量的增加,金荞麦野生资源被过度采挖,造成资源匮乏,处于濒危状态。药用植物的人工栽培是目前解决野生植物资源匮乏的有效方法,但金荞麦仅在云南、贵州、四川等少数地区有零星栽培。
金荞麦是苦荞麦的近缘种,属于广布种,根状茎行营养繁殖,种子萌发率低。冀花存等(2007)在研究西南地区的金荞麦时,认为其生态位宽度均较大,趋向于泛化中,与其伴生的优势种群有一定程度的生态位重叠。同时,金荞麦与其它种群能够共同存在,这表明金荞麦群落能维持较高的物种多样性和相对稳定性,所以金荞麦的生态位不存在变窄的问题。
但是,目前还没有一种即能保证质量,又能保证较高产量的金荞麦种植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即能保证质量,又能提高产量的金荞麦种植方法。该方法可为人工栽培金荞麦提供标准,推动金荞麦产业化进程。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金荞麦种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选地
选择海拔600米-1200米,选择近水源,排灌方便,地势平坦或者坡度低于30度的下坡地,光照条件好;土壤湿润、低湿低洼或者阴凉处,腐殖质丰富,土壤有机质含量8wt%以上,保水保肥力强的砂质壤土进行种植;
(2)施底肥
底肥的种类及用量:每亩用磷肥90-110公斤(优选100公斤)、碳铵25-35公斤(优选30公斤)和农家肥500-1000公斤;
底肥施用方法:将磷肥、碳铵与农家肥混合均匀后,每窝丢施0.12-0.20公斤,每亩按5200窝计算;
(3)整地
除草:整地前9-11天喷施草甘膦每亩180-220毫升(优选200毫升),每180-220毫升草甘膦兑水30-35kg,搅拌后均匀喷雾在杂草叶片上,将地里杂草除尽(尽量选择晴天打除草剂);
整地标准:在播种前15天内进行整地;起垄开沟,以4.8-5.2尺起垄,旁边沟深6.5-7.5寸,沟宽0.8-1.2尺;以不翻出生地为原则,耕深25-35cm,结合耕翻,耕细耙平,做成宽1.6-2.2m的畦;
(4)选种
种源:金荞麦采挖时,将不能作商品的幼嫩根茎(4-8cm带芽的嫩根茎)或较大的苓子(即靠近地表茎的膨大部分)用作种源;
质量标准:根茎要求健康无霉烂,同时要有芽苞的幼嫩根茎,或健康无霉烂的苓子作繁殖材料;
种源保管:根茎或苓子选好后,用砂土分层覆盖进行假植,以保持其水分,假植时每层根茎或苓子堆放的厚度不能超过10cm,避免因温度过高而发烧、变霉,留种备用;
(5)栽种
种植时间:在10月至第二年的3月栽种;
栽种:以株行距0.9-1.1尺*0.9-1.1尺打窝,窝深3.8-4.2寸,然后每窝丢1-2个块根或苓子,播种后盖土2-3寸(丢种前先丢底肥);
用种量:每亩50-70公斤;
(6)田间管理
除草:喷施乙草胺,使用方法:每亩用药量为45-75g,兑水40-80kg,充分搅拌后,播种后苗高4-5寸时,均匀地喷洒在土壤表面;
第一次追肥:除草后,追施每亩尿素10-15kg;
第二次追肥:采取连续压条繁殖技术后,追施每亩氯化钾40-60kg;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龙山县恒龙中药业拓展有限公司,未经龙山县恒龙中药业拓展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69644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