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弹性胶粘剂疲劳性能测试结构及其制作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510696569.0 | 申请日: | 2015-10-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5259108B | 公开(公告)日: | 2018-10-30 |
发明(设计)人: | 魏培欣;李春广;薛海峰;宗艳;杨晓云;敖平;尹洪权;郑云昊;张煜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中车浦镇城轨车辆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19/04 | 分类号: | G01N19/04 |
代理公司: | 南京纵横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224 | 代理人: | 董建林 |
地址: | 210031 江苏省南京***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弹性 胶粘剂 疲劳 性能 测试 结构 及其 制作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一种弹性胶粘剂疲劳性能测试结构及其制作方法,包括操作平台、2片铝片、玻璃片,所述操作平台包括第一操作部和第二操作部,2个所述第一操作部分别置于所述第二操作部的两侧,所述第二操作部上表面所在水平面高于所述第一操作部上表面所在的水平面,2片所述铝片分别置于所述第一操作部上,且端部与所述第二操作部的侧面相连,所述铝片靠近第二操作部一端的上表面上涂抹一层底层涂料,所述底层涂料上放置弹性胶粘剂,所述玻璃片置于所述第二操作部上,两端部的下表面涂抹一层底层涂料,底层涂料与所述弹性胶粘剂相连,制样工艺简单,减轻了制样过程的劳动强度和难度,缩短制样时间,提高了制样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弹性胶粘剂疲劳性能测试结构及其制作方法,属于弹性胶粘剂性能测试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粘接工艺的发展,轨道车辆生产中弹性胶粘剂的应用也越来越多,且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关于弹性模量大的弹性胶粘剂的振动疲劳方面的理论依据在国内还是一片空白,弹性胶粘剂的使用寿命无具体的理论和实验证明,对弹性胶粘剂耐老化性能以及弹性胶粘剂的应用都存在局限性。为了更好的了解弹性胶粘剂耐老化性能,完善弹性胶粘剂应用的基础理论,需要模拟车辆实际运行条件对典型性能的弹性胶粘剂振动疲劳方面的技术数据进行验证,从而优化现有的粘接工艺,以提高产品质量。
目前对于轨道车辆弹性胶粘剂粘结的基材一般为铝/玻璃,为真实反映轨道车辆弹性胶粘剂振动疲劳性能,测试也一般采用铝/玻璃作为基材,通常制样是参照弹性胶粘剂剪切强度测试的制样方法,即制样时先将待测部位一铝片和一玻璃片表面先清洁,画好尺寸,然后涂底涂,最后涂弹性胶粘剂将铝和玻璃粘结。弹性胶粘剂振动疲劳具体测试方法如下:使用万能材料试验机,首先测试弹性胶粘剂的静态剪切强度τR,从而作为后续疲劳性能对比的基础。然后在频率为30Hz的情况下,采用阶梯法,选定正向载荷τm=0.35τR , 设定第一个试样的振幅τa,如果第一个试样没有达到所设定的循环条件,做下一个试样时就把τa降低一个公差值,如果达到了所设定的环条件,就把下一个试样的 τa提高 一个公差值,以此类推。由于弹性胶粘剂疲劳性能测试中振动次数多,需要达到100万次,但玻璃表面光滑,摩擦系数小,玻璃基材在振动过程中易于滑动,因此影响检验结果的准确性,且在夹具的压力及拉伸作用力下玻璃易碎,使用不方便,操作性差,工作效率低,费时、费力。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缺陷和不足,提供了一种弹性胶粘剂疲劳性能测试结构及其制作方法,制样工艺简单,减轻了制样过程的劳动强度和难度,规范了样品的制样、固化,保证了检验结果的准确、稳定,缩短制样时间,提高了制样效率。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弹性胶粘剂疲劳性能测试结构,包括操作平台、2片铝片、玻璃片,所述操作平台包括第一操作部和第二操作部,2个所述第一操作部分别置于所述第二操作部的两侧,所述第二操作部上表面所在水平面高于所述第一操作部上表面所在的水平面,2片所述铝片分别置于所述第一操作部上,且端部与所述第二操作部的侧面相连,所述铝片靠近第二操作部一端的上表面上涂抹一层底层涂料,所述底层涂料上放置弹性胶粘剂,所述玻璃片置于所述第二操作部上,两端部的下表面涂抹一层底层涂料,底层涂料与所述弹性胶粘剂相连。
进一步,所述操作平台的材料为聚四氟乙烯。
进一步,所述底层涂料由1-5%的偶联剂、异氰酸酯组成。
进一步,所述弹性胶粘剂为单组份湿固化聚氨酯。
一种弹性胶粘剂疲劳性能测试结构的制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将铝片、玻璃片用清洗剂清洗干净,干燥后将铝片一端的表面用底层涂料处理,玻璃片的两端的表面用底层涂料处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中车浦镇城轨车辆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南京中车浦镇城轨车辆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69656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