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洗衣机吊杆专用润滑脂组合物及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510697099.X | 申请日: | 2015-10-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5199818A | 公开(公告)日: | 2015-12-30 |
发明(设计)人: | 吴凤华;康军;石俊峰;李聪;曾俊;周伟东;李文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10M169/04 | 分类号: | C10M169/04;C10N50/10;C10N30/12;C10N20/02 |
代理公司: | 天津市北洋有限责任专利代理事务所 12201 | 代理人: | 王丽 |
地址: | 北京市朝***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洗衣机 吊杆 专用 润滑脂 组合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润滑脂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洗衣机吊杆专用润滑脂组合物及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洗衣机减振系统的主要用脂部件为吊杆,吊杆主要由吊杆支座、吊杆、防振橡胶、吊杆弹簧套、弹簧、弹簧座组成。洗衣机整个盛水桶部件是由四根吊杆吊挂在箱体上,通过吊杆沿箱角球面摆动和弹簧阻尼及弹簧套摩擦阻尼作用,来降低脱水桶振动向箱体的传输,以达到对箱体的减振和隔振效果。吊杆组件内部一般需涂抹润滑脂,主要起到润滑、防锈和阻尼等作用,同时所选用的润滑脂要与吊杆组件中的塑料和橡胶材料具有较好的相容性。
目前,国内外还未有涉及洗衣机吊杆专用润滑脂的配方专利,市售的润滑脂主要以不同锂基润滑脂和阻尼脂较多。如果选用的吊杆润滑脂性能差,则会对吊杆组件的减振效果产生极其不良的影响。市售润滑脂易出现的问题有:一方面,润滑脂在吊杆金属表面附着性差或润滑脂剪切安定性不好,在洗衣机实际使用过程中,金属吊杆和橡胶之间起到有效润滑作用的脂量变少,随着使用时间变长,洗衣机在脱水时容易出现共振现象,导致整机振动变大;另一方面,润滑油脂本身与橡胶件的相容性差,导致橡胶过度收缩或膨胀,相应引起欠阻尼或过阻尼,同样导致整机振动变大。目前国内还未有比较成熟的吊杆专用润滑脂产品,无法更好的满足洗衣机吊杆的实际使用要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吊杆润滑脂本身性能差导致吊杆组件使用不良等问题,提出一种具有黏附性突出、剪切稳定性高、抗水性及防锈性极佳、胶体安定性好、橡胶相容性良的洗衣机吊杆专用润滑脂组合物。
本发明的技术如下:
本发明提供的润滑脂组合物的组分按组合物的总重量计,包括如下组分:
基础油80.0~92.0%;
稠化剂8.0~16.0%;
增粘剂1.0~4.0%。
以上述组分总量为100%计算,加入以下组分;
抗氧剂1.5%,
防锈剂1.0%,
石墨烯0.02~0.2%,
固体添加剂1.0~8.0%。
其中,基础油是矿物油、聚α烯烃合成油、酯类类油、醚类油或硅油中的一种或几种的混合物,基础油100℃粘度范围在50~280mm2/s,优选100℃粘度为80~250mm2/s,基础油的凝点不高于-12℃。
稠化剂为脂肪酸与碱的水溶液反应生成的脂肪酸盐,碱为氢氧化锂、或氢氧化锂与氢氧化钙的混合物,稠化剂中脂肪酸为一元酸或一元酸与二元酸的混合物,一元酸为12羟基脂肪酸或氢化蓖麻油一种或两种,二元酸为壬二酸。
抗氧剂为胺类和二烷基二硫代氨基甲酸盐(酯),优选为二异辛基二苯胺和二烷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酯、二烷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锑或二烷基二硫代氨基甲酸氧化钼。
防锈剂为二壬基萘磺酸盐,优选为二壬基萘磺酸锂或二壬基萘磺酸钙。
增粘剂为聚异丁烯或聚甲基丙烯酸酯或乙丙共聚物。
固体添加剂为纳米二氧化硅、二硫化钼、碳酸钙或石墨中的一种或多种。
本发明所使用的润滑脂制备方法和步骤如下:
将五分之三基础油和全部脂肪酸加入反应釜中,加热到80-85℃;加入二分之一碱量的水溶液,升温至95-100℃进行皂化;皂化一小时结束后继续升温;待温度达到100-110℃,加入剩余二分之一碱量的水溶液继续进行反应;温度升至125-135℃恒温一小时;然后加入五分之一基础油和石墨烯,继续升温;升温至最高炼制温度205-215℃停止加热;待物料降至140-150℃,加入固体胺类抗氧剂、增粘剂和剩余基础油;50℃以下分别加入液体抗氧剂、防锈剂和固体添加剂,搅拌均匀后经研磨得到成品润滑脂。
本发明的洗衣机吊杆专用润滑脂已通过吊杆台架和整机强化寿命试验,进一步证明其具有卓越的抗水性及防锈性、黏附性、剪切安定性,优异的橡胶相容性、胶体安定性,适宜的阻尼减振性,能够为洗衣机吊杆提供极佳的润滑和防护。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各组分按组合物的总重量计,包括:
基础油87.0%;
稠化剂12.0%;
增粘剂1.0%
以上述组分总量为100%计算,加入以下组分;
抗氧剂1.5%,
防锈剂1.0%,
石墨烯0.1%,
固体添加剂3.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697099.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重型汽车用楔式冲焊制动器
- 下一篇:新型液体粘性软起动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