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脱出尾气中CO2的复合吸收剂在审
申请号: | 201510697455.8 | 申请日: | 2015-10-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5413397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3-23 |
发明(设计)人: | 陆诗建;李清方;张建;刘海丽;张启阳;尚明华;张媛媛;陆胤君;文海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石化节能环保工程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53/14 | 分类号: | B01D53/14 |
代理公司: | 北京五洲洋和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87 | 代理人: | 张向琨 |
地址: | 430000 湖北省武汉***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脱出 尾气 co sub 复合 吸收剂 | ||
1.一种脱出尾气中CO2的复合吸收剂,其特征在于,
所述脱出尾气中CO2的复合吸收剂由主吸收剂、助吸收剂、活化剂、扩容剂、降耗剂、消泡剂、抗氧化剂、缓蚀剂以及溶剂组成;
所述主吸收剂选自羟乙基乙二胺、2-氨基-2-羟甲基-1,3-丙二醇以及2-甲氨基乙醇中的一种或几种;
所述助吸收剂选自二甲基乙醇胺、二乙醇胺、五乙烯六胺、六乙烯七胺、乙二胺以及正丙醇胺中的一种或几种;
所述活化剂选自哌嗪烷基衍生物、哌啶烷基衍生物、吗啉以及氨基乙酸中的一种或几种;
所述扩容剂选自3-二甲基氨基-1-丙醇、2-氨基-2-甲基-1-丙醇以及N-甲基二乙醇胺中的一种或几种;
所述降耗剂选自乙二酸、丙二酸、丁二酸、戊二酸、己二酸、庚二酸以及氨基乙酸中的一种或几种;
所述消泡剂选自聚醚、庚醇、辛醇以及N-三甲基硅基乙二胺中的一种或几种;
所述抗氧化剂选自亚硫酸氢钠、亚硫酸钠、乙二胺四乙酸、酒石酸钾以及酒石酸钠中的一种或几种;
所述缓蚀剂选自2-羟基膦酰基乙酸、六偏磷酸钠以及咪唑啉-季铵盐螯合物中的一种或几种;
所述溶剂选自水、甲醇、二甲基乙酰胺、苯甲醇以及苯乙醇中的一种或几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脱出尾气中CO2的复合吸收剂,其特征在于,
所述主吸收剂在所述脱出尾气中CO2的复合吸收剂中的质量分数为15%~18%;
所述助吸收剂在所述脱出尾气中CO2的复合吸收剂中的质量分数为4%~8%;
所述活化剂在所述脱出尾气中CO2的复合吸收剂中的质量分数为2%~5%;
所述扩容剂在所述脱出尾气中CO2的复合吸收剂中的质量分数为0.5%~3%;
所述降耗剂在所述脱出尾气中CO2的复合吸收剂中的质量分数为0.5%~3%;
所述消泡剂在所述脱出尾气中CO2的复合吸收剂中的质量分数为0.01~0.03%;
所述抗氧化剂在所述脱出尾气中CO2的复合吸收剂中的质量分数为0.03%~0.05%;
所述缓蚀剂在所述脱出尾气中CO2的复合吸收剂中的质量分数为0.05%~0.08%;
余量为所述溶剂。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脱出尾气中CO2的复合吸收剂,其特征在于,主吸收剂、助吸收剂、活化剂、扩容剂、降耗剂、消泡剂、抗氧化剂、缓蚀剂的质量之和为所述脱出尾气中CO2的复合吸收剂的总质量的22%~35%。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脱出尾气中CO2的复合吸收剂,其特征在于,
所述哌嗪烷基衍生物选自氨乙基哌嗪、N-羟乙基哌嗪中的一种或几种;
所述哌啶烷基衍生物选自1-十二烷基哌啶、4-(2-吡咯烷基)哌啶中的一种或几种。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脱出尾气中CO2的复合吸收剂,其特征在于,所述尾气来自电厂或炼厂。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脱出尾气中CO2的复合吸收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厂为燃煤电厂或燃气电厂。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脱出尾气中CO2的复合吸收剂,其特征在于,所述尾气中CO2的体积分数为5%~25%。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脱出尾气中CO2的复合吸收剂,其特征在于,所述尾气中CO2的分压力为1KPa~1000KPa。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脱出尾气中CO2的复合吸收剂,其特征在于,所述尾气的温度为40℃~10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石化节能环保工程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中石化节能环保工程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697455.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氨气吸收罐
- 下一篇:一种油气中挥发性有机物蒸汽的吸附增压回收系统
- 一种Nd<sub>2</sub>O<sub>3</sub>-Yb<sub>2</sub>O<sub>3</sub>改性的La<sub>2</sub>Zr<sub>2</sub>O<sub>7</sub>-(Zr<sub>0.92</sub>Y<sub>0.08</sub>)O<sub>1.96</sub>复相热障涂层材料
- 无铅[(Na<sub>0.57</sub>K<sub>0.43</sub>)<sub>0.94</sub>Li<sub>0.06</sub>][(Nb<sub>0.94</sub>Sb<sub>0.06</sub>)<sub>0.95</sub>Ta<sub>0.05</sub>]O<sub>3</sub>纳米管及其制备方法
- 磁性材料HN(C<sub>2</sub>H<sub>5</sub>)<sub>3</sub>·[Co<sub>4</sub>Na<sub>3</sub>(heb)<sub>6</sub>(N<sub>3</sub>)<sub>6</sub>]及合成方法
- 磁性材料[Co<sub>2</sub>Na<sub>2</sub>(hmb)<sub>4</sub>(N<sub>3</sub>)<sub>2</sub>(CH<sub>3</sub>CN)<sub>2</sub>]·(CH<sub>3</sub>CN)<sub>2</sub> 及合成方法
- 一种Bi<sub>0.90</sub>Er<sub>0.10</sub>Fe<sub>0.96</sub>Co<sub>0.02</sub>Mn<sub>0.02</sub>O<sub>3</sub>/Mn<sub>1-x</sub>Co<sub>x</sub>Fe<sub>2</sub>O<sub>4</sub> 复合膜及其制备方法
- Bi<sub>2</sub>O<sub>3</sub>-TeO<sub>2</sub>-SiO<sub>2</sub>-WO<sub>3</sub>系玻璃
- 荧光材料[Cu<sub>2</sub>Na<sub>2</sub>(mtyp)<sub>2</sub>(CH<sub>3</sub>COO)<sub>2</sub>(H<sub>2</sub>O)<sub>3</sub>]<sub>n</sub>及合成方法
- 一种(Y<sub>1</sub>-<sub>x</sub>Ln<sub>x</sub>)<sub>2</sub>(MoO<sub>4</sub>)<sub>3</sub>薄膜的直接制备方法
- 荧光材料(CH<sub>2</sub>NH<sub>3</sub>)<sub>2</sub>ZnI<sub>4</sub>
- Li<sub>1.2</sub>Ni<sub>0.13</sub>Co<sub>0.13</sub>Mn<sub>0.54</sub>O<sub>2</sub>/Al<sub>2</sub>O<sub>3</sub>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