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3,7,10-三氧代-2,4,6,8,9,11-六氮杂[3,3,3]螺桨烷的合成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510697979.7 | 申请日: | 2015-10-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5294703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2-03 |
发明(设计)人: | 毕福强;王锡杰;王伯周;汪伟;廉鹏;张俊林;霍欢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近代化学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C07D487/18 | 分类号: | C07D487/18 |
代理公司: | 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公司专利中心 11011 | 代理人: | 梁勇 |
地址: | 710065 陕西***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10 三氧代 11 六氮杂 螺桨烷 合成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3,7,10-三氧代-2,4,6,8,9,11-六氮杂[3,3,3]螺桨烷的合成方法,属于含能材料领域。
背景技术
螺桨烷是一种特殊的稠合三环系统,是构成许多产品的基本骨架结构,具有重要的生物和药理活性,在过去的30年里,因其独特的结构吸引了许多化学工作者的兴趣。近年来含能材料科研工作者将螺桨烷结构应用于含能材料的设计与合成中,与传统的CHON组分材料,如TNT、RDX和HMX等相比,螺桨烷含能化合物不仅具有很高的生成焓,而且能量密度也较高,是一类有望突破CHON材料能量阈值的含能材料。其中综合性能优异的2,4,6,8,9,11-六硝基-2,4,6,8,9,11-六氮杂[3,3,3]螺桨烷计算密度为2.01g/cm3,计算爆速9665m/s,计算爆压45.0GPa,氧平衡为-3.75%,在武器装备中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3,7,10-三氧代-2,4,6,8,9,11-六氮杂[3,3,3]螺桨烷作为合成2,4,6,8,9,11-六硝基-2,4,6,8,9,11-六氮杂[3,3,3]螺桨烷的重要中间体必然引起众多含能材料领域专家关注。例如,YoungGyuKim,JinSeukkim,KyooHyunChung,SeungHeeKim.HEXAAZA[3,3,3]PRIPELLANECOMPOUNDSASKEYINTERMEDLATESFORNEWMOLECULAREXPLOSIVESANDAMETHODFORPREPARINGTHESAME,US8609861B1,2013年公开了3,7,10-三氧代-2,4,6,8,9,11-六氮杂[3,3,3]螺桨烷的合成方法,其合成路线如下:
该方法分为两步,第一步以二氨基甘脲为原料,将二碳酸二叔丁酯(Boc2O)溶于DMSO,再慢慢加入N,N-二甲氨基吡啶,然后室温下搅拌6h后,用乙醚萃取,有机相蒸馏后,用色谱柱纯化,得到化合物2,4,6,8,9,11-六叔丁氧羰基-3,7,10-三氧代-2,4,6,8,9,11-六氮杂[3,3,3]螺桨烷;第二步室温下将三氟乙酸慢慢滴加到2,4,6,8,9,11-六叔丁氧羰基-3,7,10-三氧代-2,4,6,8,9,11-六氮杂[3,3,3]螺桨烷中,直至不冒泡后,停止加入三氟乙酸,反应液搅拌1h后,减压蒸馏,剩余物加入乙醇,过滤、用丙酮洗涤,干燥后得到3,7,10-三氧代-2,4,6,8,9,11-六氮杂[3,3,3]螺桨烷,两步反应总收率为80.2%。该方法反应步骤较多,总反应步骤为两步,操作工艺复杂,涉及萃取、蒸馏、色谱柱纯化等多种工艺过程,而且该方法的总收率较低,其总收率约为80.2%。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反应步骤较少、操作工艺简单,反应收率较高的3,7,10-三氧代-2,4,6,8,9,11-六氮杂[3,3,3]螺桨烷的合成方法。
本发明的3,7,10-三氧代-2,4,6,8,9,11-六氮杂[3,3,3]螺桨烷的合成路线如下所示:
本发明的合成路线以二氨基甘脲、N,N’-羰基二咪唑为原料,经加成、缩合一步反应得到3,7,10-三氧代-2,4,6,8,9,11-六氮杂[3,3,3]螺桨烷。
本发明的3,7,10-三氧代-2,4,6,8,9,11-六氮杂[3,3,3]螺桨烷的合成方法,3,7,10-三氧代-2,4,6,8,9,11-六氮杂[3,3,3]螺桨烷结构式如(I)所示:
以二氨基甘脲为原料,其结构式如(II)所示,包括以下步骤:搅拌下在温度15℃~30℃,将二氨基甘脲、N,N’-羰基二咪唑分别加入到二甲亚砜中,加料完毕后反应50h~80h后,将反应液倒入丙酮中,过滤,滤饼用甲醇洗涤、干燥得3,7,10-三氧代-2,4,6,8,9,11-六氮杂[3,3,3]螺桨烷,其中二氨基甘脲、N,N’-羰基二咪唑的摩尔比为1:1.05~1.3,二氨基甘脲、二甲亚砜的质量比为1:18~25。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近代化学研究所,未经西安近代化学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697979.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天然叶绿素的制取工艺
- 下一篇:一种用于神经保护的新的二萜化合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