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内容分发方法和系统以及一种FiWi节点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1510698357.6 | 申请日: | 2015-10-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5407141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6-18 |
发明(设计)人: | 寿国础;刘晶;胡怡红;郭志刚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邮电大学 |
主分类号: | H04L29/08 | 分类号: | H04L29/08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隆安律师事务所 11323 | 代理人: | 权鲜枝 |
地址: | 102200 北京市海淀***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节点设备 用户请求 终端设备 缓存 内容分发 传输时延 传送内容 光纤链路 缓存内容 缓存用户 集中控制 交换信息 节点获取 节点接收 内容请求 融合网络 无线接入 控制器 核心网 并发 发送 调度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内容分发方法和系统以及一种FiWi节点设备。所述方法包括:在光与无线FiWi融合网络中的各FiWi节点上缓存内容;其中,各FiWi节点之间可通过光纤链路传送内容,减少了核心网流量。当一个当前FiWi节点接收到无线接入该当前FiWi节点的终端设备发送的内容请求时:如果当前FiWi节点上缓存有用户请求的内容,该当前FiWi节点将自身缓存的用户请求的内容发送给所述终端设备;如果当前FiWi节点上没有缓存用户请求的内容,该当前FiWi节点通过控制器集中控制调度从其他FiWi节点获取用户请求的内容并发送给所述终端设备,避免了与其他节点相互交换信息,从而降低了节点设备的开销以及传输时延。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网络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内容分发方法、FiWi节点设备及内容分发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宽带网络和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以及移动智能终端的广泛使用,用户对视频等内容分发业务的需求急剧增加。爆炸性增长的全球移动流量给网络容量增加了沉重的压力。研究表明网络中大部分移动流量是重复传输用户请求的相同内容(特别是高清视频)产生大量的冗余流量。
在网络边缘部署缓存是一种减少网络冗余流量、缓解网络负载压力的有效解决方法。现有内容分发网络(CDN,Content Delivery Network)是广泛应用的缓存技术之一,CDN缓存服务器部署在网络边缘,将原有的远端业务服务器的内容复制到边缘服务器上,以达到为用户提供快速、可靠服务的目的,有助于减少网络容量消耗和时延。
但当移动用户终端请求一个网络视频时,要从CDN服务器获取,视频在到达用户终端之前要经过核心网和接入网,这不仅增加了视频时延,也增加了核心网的负载压力。
发明内容
鉴于以上问题,提出了本发明以便提供一种克服上述问题或者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问题的一种内容分发方法、FiWi节点设备及内容分发系统。
依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内容分法方法。该方法包括步骤:在光与无线FiWi融合网络中的各FiWi节点上缓存内容;其中,各FiWi节点上缓存的内容不完全相同,各FiWi节点之间可通过光纤链路传送内容;当一个当前FiWi节点接收到无线接入该当前FiWi节点的终端设备发送的内容请求时:如果当前FiWi节点上缓存有用户请求的内容,该当前FiWi节点将自身缓存的用户请求的内容发送给所述终端设备;如果当前FiWi节点上没有缓存用户请求的内容,该当前FiWi节点从其他FiWi节点获取用户请求的内容并发送给所述终端设备。
可选地,如果当前FiWi节点上缓存有用户请求的内容,该当前FiWi节点将自身缓存的用户请求的内容发送给所述终端设备包括:当前FiWi节点接收到所述用户发送的内容请求后,先判断自身的流表中是否存在与用户请求的内容匹配的项;如果存在匹配项则直接将自身缓存的用户请求的内容发送给所述终端设备;如果不存在匹配项则向中心控制器发送所述内容请求,接收中心控制器重定向回来的内容请求以及关于该用户请求的内容的流表,当前FiWi节点将自身缓存的用户请求的内容发送给所述终端设备。
可选地,如果当前FiWi节点上没有缓存用户请求的内容,该当前FiWi节点从其他FiWi节点获取用户请求的内容并发送给所述终端设备包括:当前FiWi节点接收到所述用户发送的内容请求后,先判断自身的流表中是否存在与用户请求的内容匹配的项;如果不存在匹配项,当前FiWi节点向中心控制器发送所述内容请求,接收中心控制器调度的其他FiWi节点通过光纤链路发送的所述用户请求的内容,以及接收中心控制器发送的关于该用户请求的内容的流表;当前FiWi节点将接收到的所述用户请求的内容发送给所述终端设备;如果存在匹配项,则当前FiWi节点根据流表将所述用户发送的内容请求重定向到相应的FiWi节点,接收该相应的FiWi节点通过光纤链路发送的所述用户请求的内容,发送给所述终端设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邮电大学,未经北京邮电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69835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