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可消除非理想参考地影响的传输阻抗放大器在审
申请号: | 201510698628.8 | 申请日: | 2015-10-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5187019A | 公开(公告)日: | 2015-12-23 |
发明(设计)人: | 李晓波;曹正军;吴烜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美辰微电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3F1/56 | 分类号: | H03F1/56;H03F3/189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企鸿阳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87 | 代理人: | 刘葛;郭鸿雁 |
地址: | 210041 江苏省南***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消除 理想 参考 影响 传输 阻抗 放大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放大器,特别是涉及一种可消除非理想参考地影响的传输阻抗放大器。
背景技术
放大器是一种增加信号幅度或者功率的装置,它是自动化技术工具中处理信号的重要元件。放大器的放大作用是采用输入信号控制能源来实现的,放大器所需功耗由能源提供。对于线性放大器,输出就是输入信号的复现和增强;对于非线性放大器,输出则与输入信号成一定函数关系。
而在现代光纤通信系统中,普遍使用光电二极管级联传输阻抗放大器的结构作为光信号接收机的第一级输入,由于光电二极管的单端特性,决定了传输阻抗放大器必然是单端转差分的非对称结构。
在工程人员进行电路设计时,通常设定电路中的地为理想参考地,但在实际应用中由于打线以及其它因素的影响,尤其在频率超过1GHz以上的射频应用中,实际参考地远远偏离理想参考地。另一方面,由于传输阻抗放大器的单端结构和高增益,通常达若干千欧姆,输入信号往往首先耦合至非理想参考地,然后再通过非理想参考地耦合至放大器输出端,往往导致单端的传输阻抗放大器输入级的频响性能明显恶化,严重影响传输阻抗放大器的高频性能。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构思巧妙、具有良好高频性能的可消除非理想参考地影响的传输阻抗放大器。
本发明可消除非理想参考地影响的传输阻抗放大器,其中,包括第一场效应晶体管、第二场效应晶体管、第三场效应晶体管、第一电阻、第二电阻、第三电阻和恒流源,第一场效应晶体管的栅极与电流输入端连接,第一场效应晶体管的源极接入理想零电势点,第一场效应晶体管的漏极与第一电阻的一端连接,第一电阻的另一端与电源连接,第二场效应晶体管的栅极连接至第一场效应晶体管的漏极,第二场效应晶体管的漏极与电源连接,第二场效应晶体管的源极与电压输出端连接,在电压输出端和理想零电势点之间还设置有恒流源,第三场效应晶体管的栅极与电压输出端连接,第三场效应晶体管的源极接入理想零电势点,第三场效应晶体管的漏极与第三电阻的一端连接,第三电阻的另一端与电源连接,电流输入端与电压输出端之间连接有第二电阻。
本发明可消除非理想参考地影响的传输阻抗放大器,其中所述恒流源的电流输入端与电压输出端连接,恒流源的电流输出端接入理想零电势点。
本发明可消除非理想参考地影响的传输阻抗放大器与现有技术不同之处在于:本发明在传统传输阻抗放大器的基础上添加了第三场效应晶体管和第三电阻,构成了一个虚拟的增益级,第三场效应晶体管的栅极与电压输出端连接,第一场效应晶体管的栅极与电流输入端连接,使第三场效应晶体管中的电流极性和第一场效应晶体管中的电流极性相反,通过调节第三场效应晶体管和第一场效应晶体管的大小,能够使第三场效应晶体管中的电流和第一场效应晶体管中的电流满足幅度相同、相位相反的要求,消除非理想参考地的影响,使非理想参考地变成理想的虚拟参考地,保证了传输阻抗放大器的高频性能不受影响。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可消除非理想参考地影响的传输阻抗放大器作进一步说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可消除非理想参考地影响的传输阻抗放大器的电路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为本发明可消除非理想参考地影响的传输阻抗放大器的电路结构图,包括第一场效应晶体管M1、第二场效应晶体管M2、第三场效应晶体管M3、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第三电阻R3和恒流源I1。第一场效应晶体管M1的栅极与电流输入端1连接,第一场效应晶体管M1的源极接入理想零电势点GND,第一场效应晶体管M1的漏极与第一电阻R1的一端连接,第一电阻R1的另一端与电源VCC连接。第二场效应晶体管M2的栅极与第一场效应晶体管M1的漏极和第一电阻R1之间的导线连接,第二场效应晶体管M2的漏极与电源VCC连接,第二场效应晶体管M2的源极与电压输出端2连接,在电压输出端2和理想零电势点GND之间还设置有恒流源I1,恒流源I1的电流输入端与电压输出端2连接,恒流源I1的电流输出端接入理想零电势点GND。第三场效应晶体管M3的栅极与电压输出端2连接,第三场效应晶体管M3的源极接入理想零电势点GND,第三场效应晶体管M3的漏极与第三电阻R3的一端连接,第三电阻R3的另一端与电源VCC连接。在电流输入端1与电压输出端2之间还设置有第二电阻R2,电流输入端1和电压输出端2分别与第二电阻R2的两端连接。
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采用的恒流源I1还可以是其他可调电流源,如动态电流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美辰微电子有限公司,未经南京美辰微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698628.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声表面波滤波器的免匹配封装
- 下一篇:差分积分器采集装置的改进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