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靶向共递释光敏剂与化疗药物的药物递释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510698880.9 | 申请日: | 2015-10-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6606783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8-09 |
发明(设计)人: | 陈钧;姜頔;羊梦诗;康婷;冯兴业;姚建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复旦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K47/60 | 分类号: | A61K47/60;A61K41/00;A61K47/34;A61K45/06;A61P35/00 |
代理公司: | 上海元一成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68 | 代理人: | 吴桂琴 |
地址: | 200433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靶向 共递释 光敏剂 化疗 药物 系统 | ||
本发明属于药物制剂领域,涉及一种靶向共递释光敏剂与化疗药物的药物递释系统。本递药系统以聚乙二醇维生素E琥珀酸酯‑L‑聚乳酸为原料制成纳米制剂,将化疗药物阿霉素包载于该纳米制剂的疏水内核中,同时将光敏剂二氢卟吩e6与聚乙二醇维生素E琥珀酸酯(TPGS)通过共价键相连,并插入该纳米制剂的壳结构中,实现同时包载化疗药物及光敏剂的高效稳定,将具有靶向功能的多肽tLyp‑1通过共价键修饰在表面,促进该纳米制剂血管渗透以及肿瘤穿透的能力;体内外实验表明,本递药系统用于多药耐药肿瘤的治疗具有靶向性强、高效、低毒的特点,具有临床应用前景。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药物制剂领域,涉及靶向共递释光敏剂与化疗药物至肿瘤部位的药物递释系统,具体涉及一种具有主动靶向功能且具有同时高效、稳定包载光敏剂和化疗药物的光动力治疗与化疗相结合的新型药物递释系统。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公开了化学治疗是目前临床治疗肿瘤的首选方案之一,然而多药耐药现象的产生导致化疗药物在肿瘤部位蓄积量减少,从而引起化疗失败以及肿瘤复发。研究显示,多药耐药现象的产生主要出于以下几种原因:肿瘤细胞对药物的摄取减少,肿瘤细胞对药物的外排量增加以及肿瘤细胞内溶酶体介导的药物降解;为了克服这些困难,临床实践中常常采用提高化疗药物的剂量并增加化疗次数的干预措施,然而这些策略仍无法显著提高治疗效果并且会对患者身体产生严重的副作用。
本领域研究者尝试采用光动力作用与化疗药物联合治疗希望克服肿瘤的多药耐药现象并减小化疗药物的副作用。光动力疗法是一种光触发的治疗方式,凭借其对肿瘤区域的选择性,重复治疗的安全性以及肿瘤的普遍适用性等优势已经用于临床治疗。在光动力治疗过程中,光敏剂经过特定波长的激光照射产生单线态氧,该单线态氧一方面可以通过破坏内体或溶酶体脂膜结构引起化疗药物逃逸,另一方面可以氧化肿瘤细胞中的活性成分从而引起细胞凋亡,因此,将光动力治疗与化疗进行联合,有望避免药物系统被耐药细胞中的内体或溶酶体降解,同时两种药物联合使用可以降低化药的给药剂量,从而降低化药的毒副作用。
虽然纳米技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用于光敏剂与化疗药物的共包载,但是在实际应用中仍存在一些严峻的问题,如:聚合物载体物理性包载光敏剂的稳定性较差,容易泄露;纳米载体共包载光敏剂与化药将会同时降低二者的载药量与包封率;纳米载体仅仅依赖被动靶向不能使药物在肿瘤部位实现高蓄积,等等。
基于现有技术的现状,本申请的发明人拟提供一种性质优越的纳米载体制备具有主动靶向功能的,且可以同时实现高效、稳定包载光敏剂和化疗药物的新型药物递释系统解决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具有主动靶向功能且具有同时高效、稳定包载光敏剂和化疗药物的光动力治疗与化疗相结合的新型药物递释系统。该递释系统能通过分别使用物理包载和化学键合的途径,使性质差异较大的光敏剂与化疗药物共包载于具有靶向能力的纳米粒子中,通过表面修饰功能性的靶向分子达到特异性递药,从而达到治疗多药耐药肿瘤的目的。
本发明提供的靶向共递释光敏剂与化疗药物的药物递释系统,该药物递释系统是以聚乙二醇维生素E琥珀酸酯-L-聚乳酸为主要原料制成的粒径均一的纳米粒子,其中,化疗药物物理性包载于该纳米粒子的疏水内核,光敏剂以化学键合的方式与聚乙二醇维生素E琥珀酸酯相连之后插入该纳米粒子的壳结构中,功能性分子通过共价连接的方式修饰于该纳米粒子的表面,制成靶向共递释光敏剂与化疗药物的药物递释系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复旦大学,未经复旦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698880.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