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含有生物质炭的堆肥体系及其堆肥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510702393.5 | 申请日: | 2015-10-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5175044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9-11 |
发明(设计)人: | 刘微;任淑霞;霍荣;刘红梅;赵同科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北大学 |
主分类号: | C05F17/00 | 分类号: | C05F17/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071002 ***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有生 物质 堆肥 体系 及其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含有生物质炭的堆肥体系及其堆肥方法,主要包含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基础堆料92‑110,微生物菌剂0.3‑0.5以及生物质炭0.9‑1.8;其中,所述基础堆料包括污泥及秸秆,所述污泥和秸秆的混合比例以使基础堆料的碳氮比为20‑30,并且使所述基础堆料的含水量为50‑70%为依据。方法为:将构成基础堆料的原料混合,向基础堆料中添加微生物菌剂及生物质炭,混合均匀,即得到所述堆肥体系。采用三步发酵法对堆肥体系进行堆制发酵,发酵时间为28‑32天,即得生物堆肥。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生物堆肥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本发明涉及一种含有生物质炭的堆肥体系及其堆肥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城市污水处理率的提高,产生大量污泥,若不经有效的处理,极易对地下水和土壤造成二次污染。污泥与畜禽粪便相比,有机质高出2~3倍,氮磷钾含量高出更多,是制作有机肥的上乘原料。对污泥进行堆肥处理,不仅会解决污染问题,变废为宝,而且会使污泥体积大量浓缩,减缓污泥大量堆放对污泥排放场以及填埋场的压力。但是,由于污泥中含有大量的病原微生物,以及含量较高的重金属,对利用污泥进行堆肥形成制约,如何提高利用污泥进行堆肥的质量,降低重金属的危害,是利用污泥进行堆肥中亟待解决的关键性技术问题。
目前应用最多的提高堆肥发酵质量的两种方法分别是添加微生物菌剂和生物质炭。微生物菌剂在堆肥发酵中能起到快速升温,使堆肥微生物数量增多,活性升高和提高有机质和氮的保留率的作用。生物质炭因其孔隙度发达,比表面积大,具有比活性炭更为丰富的表面官能团,不仅会增强堆肥腐殖化程度,而且会减少堆肥氮素损失,增强堆肥质量,目前已受到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
但是,生物质炭的添加比例并不是越多越好,一方面,生物质炭添加量较大会大大增加堆肥成本,另一方面,生物质炭的添加比例对堆肥过程中的温度、pH值、硝态氮及铵态氮含量,以及重金属的钝化作用均有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因此,准确合理的生物质炭的添加比例对堆肥的质量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目前还没有报道给出既能够降低堆肥成本,又能够提高堆肥质量的生物质炭的准确添加量。
此外,目前进行生物堆肥利用较多的是农作物秸秆,而一些中药材采用其其药用部分后,剩余的没有药用价值的部分(如黄芩、菊花等的茎叶)往往得不到很好的利用,而这些部分中不仅含有丰富的微量元素,而且往往含有多种能够杀虫除菌的生物碱,而且随着现代人们对中医的认可程度逐步增强,药材需求量逐年增加,中药种植面积也日益扩大,每年产生大量药用植物废弃物,但是,目前还没有利用这些药用植物废弃物,如中药材茎叶制备生物堆肥的报道。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并提供一种含有生物质炭的堆肥体系,能够减小堆肥体系的氮流失,减弱重金属危害,并有效提高堆肥质量。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含有生物质炭的堆肥体系的堆肥方法,能够改善发酵条件,使堆肥充分发酵。
本发明还有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对采收了具有药用价值部分后所剩余的中草药茎叶进行再利用的方法,能够提高堆肥质量。
为了实现根据本发明的这些目的和其它优点,本发明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含有生物质炭的堆肥体系,主要包含以下重量份的原料:
基础堆料92-110,微生物菌剂0.3-0.5以及生物质炭0.9-1.8;
其中,所述基础堆料包括污泥及秸秆,所述污泥和秸秆的混合比例以使基础堆料的碳氮比为20-30,并且使所述基础堆料的含水量为50-70%为依据。
优选的是,所述的含有生物质炭的堆肥体系中,主要包含以下重量份的原料:
基础堆料100,微生物菌剂0.4以及生物质炭1.8。
优选的是,所述的含有生物质炭的堆肥体系中,所述微生物菌剂主要组成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北大学,未经河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702393.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