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空调系统用不同扬程不同流量组合式水泵结构及控制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510702593.0 | 申请日: | 2015-10-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5221385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1-06 |
发明(设计)人: | 屈国伦;谭海阳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市设计院 |
主分类号: | F04B23/04 | 分类号: | F04B23/04;F04B49/00;F24F11/00 |
代理公司: | 广州广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261 | 代理人: | 张文雄 |
地址: | 510670 广东省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空调 系统 不同 扬程 流量 组合式 水泵 结构 控制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空调系统水泵的控制方法,特别是涉及一种空调系统用不同扬程不同流量组合式水泵结构及控制方法。属于暖通空调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建筑物空调系统中,空调水泵结构的能耗占空调系统能耗的20%左右,水泵结构的节能运行关乎整个空调系统的节能率。为此要对空调水泵进行结构选型及结构布置。而空调水泵的结构选型及结构布置,主要是根据设计工况下,水泵结构所负责的管网的流量及扬程考虑。
空调系统在全年运行时,由于空调末端所需水量在不同季节是变化的,如果不对空调系统的水泵供水进行调节和控制,将会造成能量浪费。现有技术中,还没有出现供水量随着空调末端的用水量变化而变化的水泵结构,也没有出现对空调系统的供水泵的节能控制方法。因此,现有技术的空调系统存在低效率、高能耗的问题。
因此,需要设计一种空调系统的全天候节能型水泵结构及控制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之一,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空调系统中,全年运行时冷却机组与水泵长时间处于不稳定、低效率、高能耗运行的状态,造成巨大能耗的问题;提供一种空调系统用不同扬程不同流量组合式水泵结构。
本发明的目的之二,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空调系统中,全年运行时冷却机组与水泵长时间处于不稳定、低效率、高能耗运行的状态,造成巨大能耗的问题;提供一种空调系统用不同扬程不同流量组合式水泵结构的控制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之一可以通过采取如下技术方案达到:
空调系统用不同扬程不同流量组合式水泵结构,其结构特点在于:在空调系统的制冷末端输入口设置全天候节能型水泵结构,所述全天候节能型水泵结构由若干条供水回路并联组成,各条供水回路由一变频式水泵和一冷水机组串联组成,各供水回路的变频水泵具有不同的扬程结构及不同的流量结构,各供水回路的冷水机组为不同冷量、蒸发器阻力不同的机组,形成具有多台不同扬程、不同流量的变频水泵并联连接结构;所述变频水泵并联连接结构的控制端连接有控制结构,通过该控制结构控制各变频水泵工作在高效区范围内,以构成多台不同扬程不同流量变频水泵并联构成的全天候节能型水泵结构。
本发明的目的之一还可以通过采取如下技术方案达到:
进一步地,所述变频水泵工作在高效区范围,是指各变频水泵工作在设定水泵效率≥水泵设计工况最高效率的85%的工况。
进一步地,所述全天候节能型水泵结构由四条供水回路并联组成,每条供水回路由一变频式水泵和一冷水机组串联组成。
本发明的目的之二可以通过采取如下技术方案达到:
空调系统用不同扬程不同流量组合式水泵结构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1)设置多台不同扬程不同流量变频水泵并联构成的全天候节能型水泵结构,在流量Q、扬程H的平面座标系中,确定空调系统的管网特性曲线R-HQ,水泵扬程-流量特性曲线H-Q,水泵效率-流量曲线η-Q,设计工况点a对应的扬程和流量为设计扬程和设计流量;
2)设定在水泵效率≥水泵设计工况最高效率的85%时为水泵高效区,控制全天候节能型水泵结构的变频水泵保持在高效区运行,变频水泵的效率保持在水泵效率-流量曲线η-Q中对应的ηa-ηc之间,同时将所述水泵的运行流量控制在水泵扬程-流量特性曲线H-Q中对应的Qc-Qa之间,以保证所述变频水泵在高效区运行;
3)全年运行不同工况下,当所有并联变频水泵调整至高效运行区的最小流量,并联水泵所提供的总水量仍大于空调末端系统所需水量时,通过台数控制,减少水泵的运行台数,使剩余工作各台变频水泵的运行流量位于水泵高效区流量范围内,当工作的变频水泵为一台时,允许水泵在更小流量是低效率运行,以保证变频水泵在全年大部分时间内,处于高效运行状态。
本发明的目的之二还可以通过采取如下技术方案达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市设计院,未经广州市设计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70259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