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具有反硝化功能的除烃海杆菌STW2及其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510703056.8 | 申请日: | 2015-10-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5199994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3-08 |
发明(设计)人: | 凌娟;董俊德;张燕英;杨清松;林丽云;曾思泉;周卫国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C12N1/20 | 分类号: | C12N1/20;C02F3/34;C12R1/01;C02F101/32 |
代理公司: | 广州科粤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001 | 代理人: | 刘明星 |
地址: | 510301 ***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具有 硝化 功能 杆菌 stw2 及其 应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具有反硝化功能的除烃海杆菌STW2及其应用。除烃海杆菌(Marinobacter hydrocarbonoclasticus)STW2,其保藏编号为CCTCC NO:M 2014339。本发明的除烃海杆菌(Marinobacter hydrocarbonoclasticus)STW2具有反硝化和有机物多环芳烃降解功能,因此可以将其应用于反硝化进行脱氮中以及降解多环芳烃有机物,从而能够有效应用于海洋滨海湿地生态系统的修复和保护中,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微生物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具有反硝化功能的除烃海杆菌STW2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由于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推进,人类活动在滨海湿地生态系统区域日益频繁,使得越来越多的无机污染和有机污染物质进入到滨海湿地系统中,对生态系统造成严重的破坏,其中比较常见的是无机氮污染和多环芳烃、农药、多氯联苯、邻苯二甲酸酯等有机污染物等有机污染物。滨海生态系统中的氮素富集,常常蕴含着过量的高浓度氨氮和亚硝酸氮的积累,从而会对海洋生物产生直接的毒害作用,降低其免疫力,引发病原生物入侵从而造成,而好养反硝化功能菌介导的反硝化作用可以有效地缓解这一现象(Camargo andAlonso,2006)。好氧反硝化菌(Aerobic Denitrifier)是一类能够在有氧条件下,利用好氧反硝化酶进行反硝化作用的反硝化菌,在这个过程中通过它能够使硝酸盐(NO3-)逐步转变为亚硝酸盐(NO2-)、一氧化二氮(N2O)和氮气(N2),从而达到脱氮的目的。水体脱氮最有效且环保的方法即采用硝化反硝化微生物进行水体修复,且具有高效、价格低廉、安全性较高等特点。目前已有报道的好氧反硝化菌主要包括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产碱杆菌属(Alcaligenes)、副球菌属(Paracoccus)和芽孢杆菌属(Bacillus)等,属好氧或兼性好氧异养微生物,而关于海杆菌的报道较少(Li et al.,2013)。
有机污染物多环芳烃具有致癌、致畸、致突变性、半挥发性、亲脂性、高生物蓄积性和难降解等特性,其能够在环境中长时间存在、长距离迁移并富集于生物体,给人类健康和生态系统安全造成长期而严重的危害,而在海洋湿地环境中的多环芳烃除较少部分通过光化学分解外,大多数还是依赖于生物降解的途径进行消除,微生物降解是一条高效途径。已有研究表明海杆菌(Marinobacter hydrocarbonoclasticus)在高达20%的盐浓度下仍能降解烃类,具有更为广泛的应用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第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同时具有反硝化和有机物多环芳烃降解功能的除烃海杆菌(Marinobacter hydrocarbonoclasticus)STW2,该菌于2014年7月10号保藏于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CCTCC),中国武汉武汉大学,保藏编号为CCTCC NO:M 2014339。
本发明的除烃海杆菌(Marinobacter hydrocarbonoclasticus)STW2具有反硝化和有机物多环芳烃降解功能。
因此本发明的第二个目的是提供除烃海杆菌(Marinobacterhydrocarbonoclasticus)STW2在通过反硝化进行脱氮中的应用或者在降解多环芳烃有机物中的应用。
本发明的除烃海杆菌(Marinobacter hydrocarbonoclasticus)STW2具有反硝化和有机物多环芳烃降解功能,因此可以将其应用于反硝化进行脱氮中以及降解多环芳烃有机物,从而能够有效应用于海洋滨海湿地生态系统的修复和保护中,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除烃海杆菌(Marinobacter hydrocarbonoclasticus)STW2于2014年7月10号保藏于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CCTCC),中国武汉武汉大学,保藏编号为CCTCC NO:M2014339。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703056.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用于生产烯丙醇的方法
- 下一篇:一种媒体播放器用的夹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