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微投影仪安全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510703062.3 | 申请日: | 2015-10-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5306856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29 |
发明(设计)人: | 不公告发明人 | 申请(专利权)人: | 全普光电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N5/74 | 分类号: | H04N5/74;H04N9/31;G06K9/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01203 上海市浦***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微投影机 视场 信号处理电路 安全装置 人脸 摄像机 发光源 红外线传感器 红外线信号 微投影仪 耦合的 检测 体温 投影 相符 覆盖 | ||
一用于微投影机(12)中保护用户的安全装置包括一个视场可以覆盖微投影机(12)投影视场的摄像机(11)和一个与摄像机(11)耦合的信号处理电路。若在摄像机(11)视场范围内检测到人脸,信号处理电路产生一命令关闭微投影机(12)的发光源。该安全装置还可包括一红外线传感器(111)。在这一实施例中,当视场范围内检测到人脸及与人脸体温特征相符的红外线信号时,信号处理电路产生一命令关闭微投影机(12)的发光源。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投影仪的安全装置。具体地说,一种适用于投影仪的检测投影区域内或附近是否有人脸出现而自动根据检测结果关闭或开启投影仪光源的安全装置。
背景技术
面部识别(或人脸识别)是一种通过分析和比较识别数字图像中特定个体的生物特征的软件应用程序。面部识别系统通常用于门禁的安全设置,但越来越多地被用于各种其他领域。例如,一些游戏公司使用面部识别来区分玩家。
许多现有的面部识别系统利用称为faceprint的数字代码。这样的系统可以识别人面部上的多达80个节点。节点是用来衡量一个人面部特征的变量,如鼻子的长度或宽度,眼窝的深度、颧骨的尺寸。这些系统通过采集数字图像中人面部的节点数据,综合并存储这些数据而产生一个faceprint。这些faceprint形成人面特征的数据库,作为图像或视频中人脸识别的基础。
目前,很多面部识别的研发都集中在智能手机应用上。智能手机的面部识别应用包括图像标注和其他社交网络的整合以及个性化营销。在卡耐基-梅隆大学,一个研究团队开发了一个概念性的iPhone应用程序,可以拍摄人面部照片并在几秒钟内给出被拍人的姓名及出生日期等信息。这些应用程序的设计都是先捕捉人脸的图像,然后比较该人脸的faceprint和已建立的faceprint数据库,以判别是否有一个匹配。匹配之后,根据用户的选择,一系列的服务跟踪而来。
一视频投影仪,例如一激光微投影仪,投射出光束照射一个屏幕,在屏幕上形成视频图像。当一个人走进投射光束覆盖的区域时,光束会入射到人的眼睛并可能会造成不适,甚至受伤。当操作便携式或手持式微投影仪时,持有微投影仪的手会随意移动,这可能导致所光束扫过空间并无意中射入附近的其他人的眼睛。
因此,发明一种微投影仪安全装置将有益处。当用户或旁观者无意中接近或进入一个视频投影仪的光路径时,希望安全装置利用面部识别技术来保护用户或旁观者的安全。理想的安全机制需要对光束路径中一个人脸的出现做出快速反应,以关闭投影光源。更理想的是,一旦安全条件恢复,安全装置将恢复正常投影的工作状态。此外,安全装置要简单,可靠。
发明概要
本发明的一宗旨为一种便携式电子设备,如一个带有激光投影机的手机,提供安全装置。
根据本发明的一特征,安全装置包括一个视场可以覆盖微投影仪视场的摄像机。一与摄像机连接的图案识别电路对摄像机所捕捉到的图像信号进行处理并判断是否有人脸图像在视场中出现。一与图案识别电路相连接的控制电路或电源管理电路在图案识别电路识别到人脸图像时关闭投影仪的一电源从而防止微投影仪发出的光束照射人的眼睛而造成不适或伤害。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特征,微投影仪包含一视频信号处理器,一个与视频信号处理器耦合的光发射模块,及一与视频信号处理器耦合的扫描模块。安全装置的控制电路或电源管理电路在图案识别电路识别到人脸图像时只关闭微投影仪的光发射模块电源。扫描模块电源供应可保持不间断。这有益于在人脸一旦离开摄像机的视场之后迅速恢复视频投影,并有益于提高微投影仪的可靠性和使用寿命。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特征,安全装置中的电源管理由微投影机中的视频信号处理器担任。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特征,摄像机视场的立体角较微投影仪投影视场立体角大20%到3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全普光电科技(上海)有限公司,未经全普光电科技(上海)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70306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