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固定座及使用该固定座的遮阳棚和汽车有效
申请号: | 201510704831.1 | 申请日: | 2015-10-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5150815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7-06 |
发明(设计)人: | 车培军;车雅萌 | 申请(专利权)人: | 郑州博达超硬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J11/04 | 分类号: | B60J11/04 |
代理公司: | 郑州睿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1119 | 代理人: | 徐小磊 |
地址: | 450100 河南***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固定座 轮辐 楔形锁紧块 遮阳棚 固定座本体 右挡板 汽车 径向移动 两端设置 最大距离 固定的 左挡板 脱出 卡紧 上挡 支腿 配合 车轮 | ||
本发明涉及固定座及使用该固定座的遮阳棚和汽车,固定座包括用于设置于相应支腿下端的固定座本体,固定座本体上设置有用于由外至内的沿径向移动并被卡紧于相应相邻两个轮辐之间的楔形锁紧块,楔形锁紧块的左右两端设置有用于与所述轮辐在左右方向上挡止配合以防止所述楔形锁紧块在左右方向上由所述轮辐上脱出的左、右挡板,左挡板和/或右挡板的宽度小于所述相邻两个轮辐之间的最大距离。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可以与车轮的轮辐配合而实现固定的固定座及使用该固定座的遮阳棚和汽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固定座及使用该固定座的遮阳棚和汽车。
背景技术
汽车是现今最常使用且方便舒适的代步工具,汽车在停放时多数是停放于无遮蔽的户外空间,然而汽车的零部件多为塑料和金属,且汽车内部又为密闭的空间,所以当汽车停放于无遮蔽的室外空间时,由于阳光的暴晒,会使汽车内部产生高温和有害气体,且汽车的零部件也会因高温而损坏,降低了汽车的使用寿命;使用者在需要使用汽车时,需将冷气和所有窗户开启,待车内空间散热和降温之后,方能进入汽车,这样就会增加能耗,同时也不利于车辆的随用随取。
为此,便携式遮阳棚应运而生,现有的遮阳棚如中国专利CN101786408A公开的“汽车遮阳罩”,该遮阳罩即为一种遮阳棚,包括设置于汽车上方的棚体和连接于棚体与汽车之间的支腿,支腿包括前侧支腿和后侧支腿,前侧支腿设置于后视镜架上,后侧支腿通过系结件设置于后轮的轮框上,系结件相当于一个固定座,系结件与车轮的轮框固定结合。现有的这种遮阳棚存在的问题在于:固定座即系结件需要与车轮的轮框连接,该处的连接结构很不容易设置,不仅连接不可靠,也容易出现连接松脱的问题;后侧支腿需通过系结件连接于车轮的轮框上,为保证棚体的展开角度,后侧支腿和系结件的固定角度几乎是固定的,即系结件仅能与轮框的固定角度位置相连,然而由于汽车在每次停车时,车轮的转动位置均不同,难免会出现轮副或充气针占位而导致系结件无法固定,此时不得不通过移动车辆来避开轮副和或充气针,这将会导致遮阳棚的组装过程非常麻烦。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以与车轮的轮辐配合而实现固定的固定座;本发明的目的还在于提供一种使用该固定座的遮阳棚和汽车。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中固定座的技术方案为:
固定座,包括用于设置于相应支腿下端的固定座本体,固定座本体上设置有用于由外至内的沿径向移动并被卡紧于相应相邻两个轮辐之间的楔形锁紧块,楔形锁紧块的左右两端设置有用于与所述轮辐在左右方向上挡止配合以防止所述楔形锁紧块在左右方向上由所述轮辐上脱出的左、右挡板,左挡板和/或右挡板的宽度小于所述相邻两个轮辐之间的最大距离。
固定座本体上转动装配有转动轴线沿左右方向延伸的用于实现与所述支腿相连的转动连接结构,固定座还包括在转动连接结构角度调整后对转动连接结构进行角度定位的固定结构。
转动连接结构上设置供支腿由上至下可拆插装的插孔。
本发明中遮阳棚的技术方案为:
遮阳棚,包括支腿和固定座,固定座包括设置于所述支腿下端的固定座本体,固定座本体上设置有用于由外至内的沿径向移动并被卡紧于相应相邻两个轮辐之间的楔形锁紧块,楔形锁紧块的左右两端设置有用于与所述轮辐在左右方向上挡止配合以防止所述楔形锁紧块在左右方向上由所述轮辐上脱出的左、右挡板,左挡板和/或右挡板的宽度小于所述相邻两个轮辐之间的最大距离。
固定座本体上转动装配有转动轴线沿左右方向延伸的用于实现与所述支腿相连的转动连接结构,固定座还包括在转动连接结构角度调整后对转动连接结构进行角度定位的固定结构。
转动连接结构上设置供支腿由上至下可拆插装的插孔。
本发明中汽车的技术方案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郑州博达超硬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未经郑州博达超硬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70483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