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驾驶行为的行车辅助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510705778.7 | 申请日: | 2015-10-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6611505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5-03 |
发明(设计)人: | 安思危 | 申请(专利权)人: | 大陆汽车投资(上海)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8G1/0962 | 分类号: | G08G1/0962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中咨律师事务所11247 | 代理人: | 张亚非,杨晓光 |
地址: | 200082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驾驶 行为 行车 辅助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行车辅助技术,特别涉及基于驾驶行为的行车辅助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汽车电子技术的发展及车辆联网功能的实现,市场上推出了各种行车辅助技术,常见的比如:超速提示/违章预警/电子狗、在特定路段提示驾驶员注意限速、行人检测紧急制动、雷达检测到周边障碍物提醒驾驶员,等等。
上述行车辅助技术能够在满足预设条件时给予用户各种警示或干预,但这种警示或干预是否对各个用户都能起到有效效果尚不得而知。因而,提升行车辅助的有效性仍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关注的重点。
发明内容
本发明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基于驾驶行为的行车辅助方法,以提供更适应驾驶员个人的在线辅助。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基于驾驶行为的行车辅助方法,包括:
获取用户日常驾驶数据以确定用户的驾驶行为偏好;
获取车辆当前位置,在根据行车辅助设置确定当前位置需提供行车辅助时,针对用户的不同驾驶行为偏好提供不同类型的行车辅助。
与现有技术相比,上述方案具有以下优点:对行车辅助的呈现方式按用户的驾驶行为偏好进行区分,结合车辆当前位置所需的行车辅助和用户的驾驶行为偏好,提供相对应的行车辅助。例如,对于一向小心操控的谨慎驾驶类型的用户,提供提示消息即可;而对于喜好激烈驾驶的危险驾驶类型的用 户,则提供干预性更强的辅助,以更好地警示或直接干预。从而,使得行车辅助不仅适应不同类型的用户,也进一步提高行车安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基于驾驶行为的行车辅助方法的一种实施方式流程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基于驾驶行为的行车辅助方法的基于车载端实现的一种实施例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基于驾驶行为的行车辅助方法的一种实施例的应用场景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许多具体细节以便使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全面地了解本发明。但是,对于所属技术领域内的技术人员明显的是,本发明的实现可不具有这些具体细节中的一些。此外,应当理解的是,本发明并不限于所介绍的特定实施例。相反,可以考虑用下面的特征和要素的任意组合来实施本发明,而无论它们是否涉及不同的实施例。因此,下面的方面、特征、实施例和优点仅作说明之用而不应被看作是权利要求的要素或限定,除非在权利要求中明确提出。
考虑到现有技术的行车辅助技术大都基于下述实现手段:检测目前状态是否满足预设条件,若满足预设条件,则执行预设的响应动作。例如,对于“在特定路段提示驾驶员注意限速”,其实现过程简单来说就是:获得车辆当前位置,根据地图信息判断车辆位置是否已处于限速区域,若处于限速区域,则提醒驾驶员(例如显示/报警音提示/语音播报报警)。此时,无论是对哪个驾驶员,提醒的方式都是一样的,因为这些都已预先固定在出厂前的设置中。但事实上,对于不同类型的驾驶员,同样的提醒所能取得的效果会差别很大。对于习惯小心操控的驾驶员,例如显示限速消息可能已足够引起重 视;而对于喜好激烈驾驶的驾驶员,例如显示限速消息可能完全并不足够,此时可能需大音量的报警提示或其他提醒手段,方能引起这种类型的驾驶员重视。因此,现有技术的行车辅助技术并未将驾驶员的个人因素考虑在内。而事实上,为了有效保证行车辅助的效果,驾驶员的个人因素也应作为其中重要的一部分。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的行车辅助方法将对驾驶行为的评估也考虑在内。参照图1所示,根据本发明的行车辅助方法的一种实施方式,其包括:
步骤s10,获取用户日常驾驶数据以确定用户的驾驶行为偏好;
步骤s20,获取车辆当前位置;
步骤s30,判断当前位置处是否需提供行车辅助,若是,则转至步骤s40;若否,则返回步骤s20;
步骤s40,针对用户的不同驾驶行为偏好提供不同类型的行车辅助。
根据上述实施方式,将行车辅助从现有技术的仅根据预设条件,转变为结合预设条件和历史的驾驶行为评估,并且将驾驶行为评估的结果作为确定行车辅助呈现方式的决定性因素。从而,使得本发明的行车辅助方法能够更有针对性地向用户提供行车辅助的提示或提醒,以获得更有效的辅助效果。
以下以本发明基于车载端的应用为例,对本发明的实现过程作更详细的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陆汽车投资(上海)有限公司,未经大陆汽车投资(上海)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705778.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车速引导方法及装置
- 下一篇:道路车辆限速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