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日本血吸虫重组多表位抗原及其应用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510706078.X 申请日: 2015-10-27
公开(公告)号: CN106608917B 公开(公告)日: 2020-09-11
发明(设计)人: 林矫矫;吕超;傅志强;洪炀;陆珂;韩倩;曹晓丹;王涛;贾秉光;张祖航;宰金丽;窦雪峰;沈元曦 申请(专利权)人: 中国农业科学院上海兽医研究所
主分类号: C07K19/00 分类号: C07K19/00;C12N15/62;G01N33/68;G01N33/543
代理公司: 上海序伦律师事务所 31276 代理人: 周东萍
地址: 200241 *** 国省代码: 上海;31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日本 血吸虫 重组 多表位 抗原 及其 应用
【说明书】:

发明公开了一种日本血吸虫重组多表位抗原,该重组多表位抗原包含:SEQ ID NO.1~SEQ ID NO.4四个表位多肽中任意两个以上表位多肽以任意顺序相互串联形成的氨基酸序列。本发明还公开了上述日本血吸虫重组多表位抗原在制备诊断血吸虫病的产品中的应用。本发明的日本血吸虫重组多表位抗原,作为诊断抗原诊断羊血吸虫病的敏感性可高达97.8%,特异性为100%,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生物工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日本血吸虫重组多表位抗原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日本血吸虫病是我国一种重要的人畜共患寄生虫病。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努力,我国血防工作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但血防工作仍然面临严峻的考验。2014年初,全国仍有血吸虫病人近20万例,钉螺面积365468hm2。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患病牛羊等大家畜是我国血吸虫病的主要传染源,在一些血吸虫病流行区域,羊群数量大,羊感染率往往高于其他动物,且其喜好活动在青草茂盛地点,也是钉螺适宜滋生地带,羊群活动范围大,粪便分散且不易清除,整个群体对血吸虫抵抗力低,在血吸虫病传播中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随着以控制传染源为主的综合防治策略的深入展开,人、牛作为传染源在血吸虫病传播中的作用将日益下降,但其他家畜(尤其羊)由于难以实施查治病、粪便管理等防治措施,在血吸虫病传播中的作用将日益凸显,极有可能成为未消灭钉螺地区疫情回升的重要隐患。

诊断是血防工作的中心环节,疫情分析、防控措施制定等都需要准确诊断家畜血吸虫病。现有的诊断方法基本分为三类:病原学检测,血清学检测,分子生物学方面检测。病原学检测是确诊血吸虫病的“金标准”,随着大规模化疗的开展,病原学检测方法的检出率越来越低,且费工费时,操作繁琐。血清学检测提高了检测的敏感性,但其特异性,重复性等都不稳定,不能用于疗效考核。分子生物学检测,因其代价相对昂贵,应用于人血吸虫病诊断较多,家畜相对较少。

日本血吸虫病血清学检测方法中最重要的试剂是检测用抗原,血防工作者一直致力于开发能制备简便、质量稳定的重组抗原以代替虫卵抗原。目前已经有上百个日本血吸虫基因重组抗原应用于血吸虫病的诊断,但效果均没有达到期望的效果。由于单个基因重组抗原敏感性差,所以混合抗原和多表位抗原是诊断用血吸虫重组抗原的研究方向。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目前缺乏用于诊断血吸虫病的多表位抗原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日本血吸虫重组多表位抗原,该重组多表位抗原可应用于血吸虫病的诊断,诊断效果良好,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此外,还需要提供一种上述日本血吸虫重组多表位抗原的应用。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

在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日本血吸虫重组多表位抗原,该重组多表位抗原包含:下述四个表位多肽中任意两个以上表位多肽以任意顺序相互串联形成的氨基酸序列,

(1)SEQ ID NO.1所示的SjRAD23表位多肽;(2)SEQ ID NO.2所示的SjRAD23表位多肽;

(3)SEQ ID NO.3所示的SjPGM表位多肽;(4)SEQ ID NO.4所示的Sj23表位多肽。

优选的,所述重组多表位抗原包含:SEQ ID NO.3所示SjPGM表位多肽和SEQ IDNO.4所示Sj23表位多肽相串联形成的氨基酸序列,该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21所示。更优选的,所述重组多表位抗原的基因序列包含SEQ ID NO.22所示的核苷酸序列。

优选的,所述重组多表位抗原包含:SEQ ID NO.3所示SjPGM表位多肽、SEQ IDNO.1所示SjRAD23表位多肽和SEQ ID NO.4所示Sj23表位多肽相串联形成的氨基酸序列,该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23所示。更优选的,所述重组多表位抗原的基因序列包含SEQ IDNO.24所示的核苷酸序列。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农业科学院上海兽医研究所,未经中国农业科学院上海兽医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706078.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