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地下室外墙沉降缝的防水结构在审
申请号: | 201510706130.1 | 申请日: | 2015-10-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5220713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1-06 |
发明(设计)人: | 李荣朋;刘广宇;刘瑞军;张庆昱;刘相涛;任合仕;何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29/16 | 分类号: | E02D29/16;E02D31/02 |
代理公司: | 上海唯源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1229 | 代理人: | 曾耀先 |
地址: | 200135 上海市***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地下室 外墙 沉降 防水 结构 | ||
1.一种地下室外墙沉降缝的防水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设置于沉降缝的内部空腔内的橡胶止水带,所述橡胶止水带的两端分别埋设于所述沉降缝两侧的外墙混凝土内;
第一U型止水带,固设于所述沉降缝的迎水面一侧的外墙混凝土上,所述第一U型止水带的U型端部封堵于所述沉降缝的迎水面一侧;
第一遇水型膨胀止水条,于所述内部空腔内设置于所述橡胶止水带上位于所述沉降缝的迎水面一侧;
第一密封填充物,于所述内部空腔内填充于所述第一遇水型膨胀止水条的外侧;
聚合物砂浆,于所述内部空腔内封堵于所述第一密封填充物与所述第一U型止水带之间;
第二U型止水带,固设于所述沉降缝的背水面一侧的外墙混凝土上,所述第二U型止水带的U型端部封堵于所述沉降缝的背水面一侧;
第二遇水型膨胀止水条,于所述内部空腔内设置于所述橡胶止水带上位于所述沉降缝的背水面一侧;
第二密封填充物,于所述内部空腔内填充于所述第二遇水型膨胀止水条与所述第二U型止水带之间。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下室外墙沉降缝的防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遇水型膨胀止水条为厚度不小于50mm的腻子型膨胀止水条,所述第二遇水型膨胀止水条为厚度不小于50mm的腻子型膨胀止水条。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下室外墙沉降缝的防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密封填充物为密封膏混合油麻,所述第二密封填充物为密封膏混合油麻。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下室外墙沉降缝的防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U型止水带与所述沉降缝的迎水面一侧的外墙混凝土之间设有平直型橡胶止水带,所述第一U型止水带的外侧设有尼龙布保护层,所述尼龙布保护层的外侧设有扁钢压条。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地下室外墙沉降缝的防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平直型橡胶止水带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平直型橡胶止水带分别设于所述第一U型止水带的相对两侧,两个所述平直型橡胶止水带之间的间距为300mm。
6.如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地下室外墙沉降缝的防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U型止水带通过埋设于所述沉降缝的迎水面一侧的外墙混凝土内的膨胀螺栓而固定于所述沉降缝的迎水面一侧的外墙混凝土上。
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地下室外墙沉降缝的防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尼龙布保护层复合于所述第一U型止水带的表面或夹设于所述第一U型止水带的中间。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下室外墙沉降缝的防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U型止水带的外侧设有防水卷材及防水附加层。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下室外墙沉降缝的防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沉降缝的背水面一侧的外墙混凝土上位于所述第二U型止水带的外侧的部分设有饰面,所述饰面上设有铝合金基座,所述铝合金基座上固接有铝合金盖板,所述铝合金盖板封堵于所述第二U型止水带的外侧。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地下室外墙沉降缝的防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铝合金基座通过埋设于所述沉降缝的背水面一侧的外墙混凝土内的塑料胀锚螺栓而固定于所述沉降缝的背水面一侧的外墙混凝土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未经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706130.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挖洞打洞同一种设备
- 下一篇:倾斜滚动式建筑材料运输装置及其使用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