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自动割棒机的夹持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510707757.9 | 申请日: | 2015-10-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5236728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7-03 |
发明(设计)人: | 殷志东;朱云青;潘维超;章均;王守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春辉科技实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3B33/06 | 分类号: | C03B33/06 |
代理公司: | 南京天翼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2112 | 代理人: | 涂春春 |
地址: | 210061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棒机 棒料 夹持系统 切割片 切割机 信号传感器 测量弹性 弹性压轮 加工生产 深度功能 压轮机构 有效控制 装夹机构 自动夹持 控制器 工作台 合理化 棒径 本夹 崩边 大径 组对 切割 自动化 | ||
本发明公开一种自动割棒机的夹持系统;解决的技术问题:针对背景技术中提及的现有技术中自动割棒机内的装夹机构不能实现棒料大径变的装夹和不具有自动调节切割片深度功能的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一种自动割棒机的夹持系统,包括工作台、切割片、弹性压轮机构、用于测量弹性压轮机构下降位移的信号传感器、传动机构、控制器和至少一组对轮。本夹持系统,在割棒时可以自动夹持棒料,避免出现因切割机的振动而产生棒料的崩边的问题。同时,随着棒料棒径的变化而变化的自动割棒的深度也得到有效控制,使得切割更为合理化,更加自动化,有利于后期的加工生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自动割棒机的夹持系统,具体涉及玻璃加工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玻璃棒切割用的自动割棒机的夹持系统。
背景技术
现有玻璃割棒机的结构一般由棒料夹持机构、切割系统、和送棒机构组成。夹棒机构只能够装夹固定直径或小直径偏差的棒,棒料被切割一定深度后由手工或外机械力直接掰断。棒料特别是玻璃棒隔断易崩边,切割质量差,不利于后期的加工。公开的专利号为:CN20120197398的自动割管机,其结构包括支撑架、送料装置、动力装置和夹紧装置等等,不包括自动掰棒装置,且送料装置的夹紧力小,不适合大径变棒料或管体的夹持,且夹持点固定,随位置移动,棒料跳动,不利于切棒料的稳定切割,造成断棒、崩边等破坏,影响切割质量。又如专利号为:CN200910014400的玻璃管自动割管机,公开了其结构具有的机架、割管机构和传动机构。其特征在于连接在间歇分割器上的两个平行转盘周边对应均布有下管孔,下管孔上装有滚筒,滚筒的下段固定有玻璃管夹头,滚筒上对应设有玻璃管夹头的开启拨叉,该专利没有提及自动掰棒功能。目前辅助装置中不具有自动掰棒功能或有刚性机械力掰棒,自动化程度不高或棒料掰棒后棒的切边、崩边大,不利于后期加工。
现有的自动割棒技术中切割技术和输送装置比较成熟,但对具有大径变的棒料夹持机构和弹力掰棒机构的辅助装置报道不多。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背景技术中提及的现有技术中自动割棒机内的装夹机构不能实现棒料大径变的装夹和不具有自动调节切割片深度功能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出的一种自动割棒机的夹持系统,具有实现棒料大径变的装夹且能根据棒料的棒径自动调节切割片的切割深度,实现割棒的全自动化,大大解放生产力、提高生产效率和生产质量。
本发明的设计思想是,设计一种带有弹力装夹的夹持装置解决大径变棒的装夹问题;同时,设计的夹持系统可根据不同棒料棒径的大小不同,调节切割片的上下位移来实现自动调整割棒深度。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自动割棒机的夹持系统,包括工作台和设置在工作台上的用于切割棒料的切割片;其特征在于,包括弹性压轮机构、用于测量弹性压轮机构下降位移的信号传感器、传动机构、控制器和至少一组对轮;弹性压轮机构设置在工作台且位于切割片的左侧和/或右侧,用于棒料切割时夹紧棒料;信号传感器的输出端连接控制器;传动机构用于接收控制器的控制信号,驱动切割片上下移动来完成不同直径的棒料切割;一组对轮设置在工作台上且与弹性压轮机构内的压轮对棒料构成三角夹持机构。
本发明的工作原理是,弹性压轮机构内的压杆向下运动,在压力弹簧的弹簧力作用下根据棒料的棒径的大小调节下夹持点后自动夹紧,使得压轮与对轮同时作用压紧玻璃棒料,通过位移传感器检测出玻璃棒料的直径,将此直径传送到控制器内,控制器依据此直径计算出切割片需要切割的深度并将此深度信号传送给传动机构,传动机构运动带动切割片运动;完成对玻璃棒料的切割。
本发明中的弹性压轮机构固定的位置根据自动割棒机机器的结构和空间的要求,可以安装在靠近切割片的左侧或右侧或两侧都安装;同时弹性压轮机构还可以安装在自动割棒机生产线上的掰棒机构的一侧,此弹性压轮机构安装的位置应离掰棒机构的掰棒点距离要小于100m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春辉科技实业有限公司,未经南京春辉科技实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707757.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